第380章 笑得開心點(1 / 2)

小說:你是綜藝人 作者:紙箱不要

挖了幾根胡蘿蔔、摘了一顆小南瓜。

沒有榨汁機,李奕辰便提議將它們切碎了,利用張瑾的蠻力生榨,算是暗戳戳的報復。

然後用榨出來的蔬菜汁充當色素,給麵糰上色。

家族成員們一起搓小糰子,一顆平均2克左右,七個人合力,搓的非常快。

煮熟,加糖,出鍋。

餐具都是工作人員們自帶的,像是食堂一樣,一個個排著隊來領自己的那一份。

院子的裡氣氛很奇怪,既有過節般的歡樂,又夾雜著即將分別的傷感。

雖然相處的時間只有五週,但是在李奕辰的主持、引導下,家族成員們都熟悉的很快,並且也相處的很融洽,一起經歷了那麼多事情,難得在娛樂圈遇到一個如此和諧有趣的團隊,吃完最後一頓早飯,大家都多多少少有些不捨。

“今天是我們家族錄製的最後一期,這五週的時間裡我們去過的五個村子,每一個村子都非常熱情地招待我們,感謝村子裡的老人們、孩子們、積極幫助我們的人們,還有站在鏡頭之外,默默支援著我們的扶貧幹部、警察、交警、醫護人員等等,真心的向你們說聲感謝。”

李奕辰對著鏡頭九十度鞠躬:“謝謝各位!”

“謝謝!”x6

崔晉源、王慕瑤等六位家族成員也跟著李奕辰一起鞠躬。

親身經歷了貧困村莊的種種不利,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到國家力量的偉大,同時自豪於自己能為艱苦的扶貧事業貢獻一點點宣傳層面的力量。

這是他們錄製《家族》第三期的時候就有的深刻體會。

《家族》第三期,他們去的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村莊,懸崖村,

整個村莊位於海拔1500多米的懸崖之上,那裡無法修路,全村一百多戶居民,上下山的唯一方法,是在近乎九十度垂直的懸崖上用藤繩弄一條簡陋的通天路,以垂直距離來算,差不多相當於爬一座三百層的高樓。

也被親切地稱作,爬天梯。

獨特地理環境,曾一度令那裡與世隔絕。

小孩子要上學,必須克服重重困難,攀懸崖峭壁,一個小不點大的孩子,天還沒亮就去上學,要天黑才能到學校,摔一跤都是大事,沒福氣的話,人就沒了。

落後,閉塞。

孩子們在成年之前,根本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麼回事,以為大家的生活都是這樣的。

有的老人,已經好幾年沒下過山了,快不行的時候才想辦法背下去看病。

懸崖上的村民幾乎沒有收入,自己種玉米自己吃。

想用玉米換錢的話,必須冒著生命危險背下山,可如果被知道是那個村下來的人,價格會直接被壓一半,因為採購商人料準了你背下來就不可能再揹回去了,所以根本賣不了什麼錢。

戰亂時代的世外桃源,卻反過來,成為了和平現代的特困地區。

環環相扣的貧窮基因世世代代地烙印在他們身上。

這一切,直到國家派來了精英扶貧幹部,以滴水穿石的毅力,因地制宜,背靠兩個名為《精準扶貧》和《易地搬遷》能排在人類歷史上前幾位的超大型國家計劃,耗資萬億在交通基建和教育上,情況才慢慢得以改善。

李奕辰他們到懸崖村的那天,扶貧書記一方面感謝他們的到來,另一方面也勸告他們。

“如果你有恐高症,最好不要嘗試,量力而行,一般的女孩子我們預設爬不上去。”

“越往上越陡,最陡的一段,垂直向上,要手腳並用。”

“腳下踏空人就沒了。”

扶貧書記去那裡駐村五年,爬了五年,膝蓋已經廢了。

但成果是顯著的。

在扶貧書記的帶領下,透過各種途徑,為懸崖村募集了百萬資金,召集全村壯丁一起,一共背了一百多噸的鋼管上山,一步一個腳印,終於“藤梯”換成了2556級的鋼梯,村子終於有了“高速公路”。

然後國家出手了,先通水,然後通電,最後鋪了光纖,連網路都有了,一百多年了,懸崖村的村民們終於睜眼看到了整個世界的樣貌,跑步跟上現代化。

李奕辰恐高,王慕瑤她們體弱。

但每個人都是雙腿發軟,手心冒汗,咬牙堅持。

爬一段歇一段,爬了六個多小時,終於在下午兩點的時候到達了山頂。

路上碰到下山的村民,媽媽揹著書包走在後面,手裡拽著一根繩子,繩子的另一端綁在前面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