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明說的數字並不是信口開河,而是透過核算了大致的食材成本得出來的。
餐廳全部都使用新鮮的、中上等品質的食材,按照60%的毛利率來算,十五天賺三萬五根本不是問題。
炸雞一份90元,三種套餐每份都是60元,汽水一杯10元,咖啡一杯20元……按人均消費70元算,其實只要李奕辰他們平均一天能接待56位顧客就能達到了。
接待56位顧客難嗎?
根本不難。
有手就行。
十五天後還給節目組三萬五,李奕辰他們還能剩下二百八呢。
所以王高明咬死了三萬五,一點都不退讓。
他倒不是一定要李餐廳盈利,只是想透過這個規則,讓李奕辰他們有一種緊迫感和壓力感,讓節目變得更有看點。
“這樣吧,還是三萬五,但是最後能掙多少,都按照你們的名義捐給慈善機構。”
“真的?”
李奕辰有些意動,這麼做的話,他們的辛苦倒是變得更有意義了,能讓很多人受益。
“那這樣吧,我們最後能賺多少,節目組再補上一倍,一起以我們五人的名義捐給慈善機構。”
“成交!”
於是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拉鋸,李奕辰終於和王高明協商成功,達成了共識。
李餐廳定下來的營業時間有兩段,每天五個小時。
中午三個小時,十一點到兩點,傍晚兩個小時,五點到七點。
李奕辰和陳似花他們邊吃外賣,邊粗略地算著成本。
如果他們按照每天一百人份的炸雞來準備,十五天後,他們還給節目組三萬五之後,還能盈餘兩萬八,加上節目組額外捐出的一倍,差不多可以給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捐兩間愛心圖書室了。
“雖然這裡面有賭的成分在,但我覺得,我們可以做到!”
“一起加油!”
……
一晃眼,到了四月二號,是李餐廳正式開業的前一天。
遙想去年的四月二號,還是李奕辰走進愛情小屋的第一天,那時他以為只是一次普通打雜。
誰能想到一年後的今天,他竟然在為明天餐廳的開業做著準備,從打雜升級成了廚師,店長。
一年的時間發生了太多事情。
二百四十章呢。
“我們能做好嗎?”
李奕辰有些擔憂。
雖然他和陳似花他們一起做了很多準備,但當開餐廳的日子近在眼前時,卻總是感覺他們好像什麼都沒準備好。
上一次李奕辰有這種感受,還是在高考的前一天晚上。
因為太重視了。
“我們能做好嗎?”
“總感覺心裡沒底。”
“我也是,心臟砰砰跳個不停。”
葉林森,吳夏勇他們也表現出了和李奕辰同樣擔憂。
“心臟要是不跳,你可就麻煩了。”
李奕辰打趣道,他是店長,這種時候,要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
“放心吧,我們準備了那麼多,一定可以做好的!”
為了緩解心中的憂慮,李奕辰他們幾人商量了一下,準備去餐廳裡試營業,順便解決晚飯。
說走就走,五人一人抱著一箱食材,沿著海岸線,往餐廳走去。
紅霞未徹底褪去的大海,被映照得紅彤彤的一片。
不遠處的碼頭,最後一班駛往福華島的輪船正緩緩離開。
李奕辰突然想起第一次登上福華島時,福華村的老村長還希望《島中小屋》播出後,可以為福華島帶去遊客,讓他們的離鄉的子女可以回到島上工作生活。
現在《島中小屋》這麼火,遊客應該是變多了,但他們的子女,見慣了的大都市的繁華,可能是不會回去了。
也只有王高明的節目組,才總會尋找僻靜的村落作為綜藝的錄製地點。
這是李奕辰他們第一次來到重新裝修過後的餐廳,整體的裝修佈景非常大氣通透,極具特色,細節滿分。
但可能是為了最佳的拍攝效果,餐廳的廚房顯得格外的大,各種餐具廚具一應俱全,但就餐區的桌椅卻佈置的很少,室內只有六桌,室外只有兩桌,人均客用區超過一米,這個等級的空間的使用度,甚至達到了高階行政接待的水準。
不過如果八桌滿座,翻檯四次的話,一天倒是能夠接待一百位左右的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