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十九年,整個京都城張燈結綵,喜氣洋洋。
所有人都在歡迎落英國使團來到京都,除了他們帶來的各種稀奇古怪的貢品外,更有落英國美貌無雙的阿娜公主。
寧知遠作為內閣大臣跟隨聖上在養心殿等待使團的到來,他已經兩天沒有回家了。
街頭煙火再次放起來的時候,寧和和寧玉再次跑到了二樓,然後夜幕中的煙火,欣喜地叫了起來。
鄭巧慧坐在房間,看著鏡子裡的自己,似乎在想什麼事情。兩個孩童的尖叫聲一下子將她從思緒中拉了出來,她不禁站起來走到門口。
“阿和,阿玉,你們在做什麼?快回來。”鄭巧慧走出房間,對著二樓的兩個孩子喊了起來。
“阿孃,今天京都放煙火,好好看,阿爹不讓我們去現場,我們只能在這裡看了。”寧和對著鄭巧慧喊道。
“夫人,今日落英國使團來我大安,老爺陪著聖上接待使團,公子和小姐本來想去現場,但是老爺擔心他們所以不讓他們出門。”管家李成走了過來,低聲說道。
“好吧。”鄭巧慧看著興奮不已的兩個孩子,只好同意了。
“夫人,放心吧,一會煙火結束了,我會帶他們回去休息。”李成又說道。
“那好吧,你記得帶他們早點休息,今日既是落英國來我大安,那我去佛堂誦經了,沒什麼事別讓人過來打擾我。”鄭巧慧說道。
“知道了,夫人。”李成行了一個禮說道。
鄭巧慧回到房間拿起了一本佛經,然後向後院佛堂走去。
後院的佛堂是一年前鄭巧慧讓人特別修建的,因為寧知遠朝內事情太多,經過大半夜還要做事,鄭巧慧便被冷落了很多,後來偶然一次機會,鄭巧慧看到了一本佛經,於是愛上了佛經。甚至專門修建了一座佛堂,每日會祈禱誦經,為家人祈福,也為自己修身養性。
因為對菩薩的虔誠,所以鄭巧慧在佛堂誦經的時候,從來不讓外人打擾,以免對菩薩不敬。
鄭巧慧來到了佛堂,然後將門關上。
中間的佛桌上放著一尊菩薩像,供鼎上香薰燃燃,整個房間空靜悠然。
鄭巧慧從旁邊拿出三炷香,點燃後插進了香爐裡面,然後對著上面的菩薩像恭敬地拜了三下。
每次誦經的時候,鄭巧慧都會換上一件紅色的衣服,那是她之前在常樂鎮阿布喜鋪家裡給她做的喜服,這件喜服是常樂鎮的規矩,女兒出閣前父母會給她做一件衣服,但是這件喜服並不是讓她在結婚的時候穿,而是在結婚後想起父母和家鄉的時候才會穿。
鄭巧慧自從來到大安,一直都像一隻懸空的鳥兒,沒有落地的機會。直到有了這個佛堂,她才感覺好像心踏實下來。尤其是換上父母給她做的喜服,更讓她想起對家鄉常樂鎮和父母的思念。
門響的時候,鄭巧慧愣了一下,然後看到一個人影從外面走了進來。
“什麼人?”鄭巧慧生氣地問道。
“是我。”人影往前面走了過來,然後取下了頭上的帽子,露出了一張熟悉的臉。
“師兄,是你?”鄭巧慧認出了來人,他正是鄭巧慧的師兄努爾大。
“阿慧,是我,我回來找你了。”努爾大眼裡冒出了淚花,忍不住一把抱住了鄭巧慧。
鄭巧慧的內心也充滿了激盪。
上一次師兄努爾大來到大安,並且找到她,告訴了她當年常樂鎮百姓以及鄭巧慧父母遇害的真正原因,讓鄭巧慧怎麼也沒想到的是兇手竟然會是寧知遠。
那個親密的枕邊人,竟然會是她怎麼也沒想到的兇手?
本來鄭巧慧無法相信這一切,但是隨後她透過對寧知遠之前的一些書信奏摺確定努爾大說的一切都是真的。
“你怎麼敢來?還來到了寧府,如果讓寧知遠發現了,你還能活命嗎?”鄭巧慧又驚又喜地說道。
“放心,這一次我是有備而來。不會像上次那樣。”努爾大抱著鄭巧慧深情地說道。
“師兄,昔日都怨我被寧知遠矇蔽了雙眼,不但我被他騙了,還讓我們常樂鎮的人遭遇殺害。現在我每日看著自己的仇人,還要陪伴他,我真的是一天都活不下去,如果不是這個佛堂,這件喜服,可能我早就撐不下去了。”鄭巧慧說道。
“這是阿布喜鋪的喜服?”努爾大這才看到鄭巧慧身上的衣服竟然是紅色的喜服。
“是的,是阿孃之前在阿布喜鋪給我做的。”鄭巧慧摸著身上的衣服,不禁落下了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