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對方既然敢明目張膽地襲擊義士軍,必定有所依仗。
這時,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張肅匆匆而來,他的臉上帶著幾分焦慮,眼神中透著一絲不安。
他的腳步聲在空曠的宮殿裡迴響,像是敲在人心上的鼓點。
他向李啟行禮,動作極為恭敬,雙手作揖,深深彎腰,口中說道:“陛下,老臣聽聞義士軍遇襲,甚是擔憂,故而連夜趕來,不知情況如何?”
李啟指了指身旁的椅子,示意張肅坐下,然後將義士軍遇襲的事情簡單地敘述了一遍,並著重強調了刺客身份不明的情況。
張肅聽完,眉頭緊鎖,捋著鬍鬚沉思片刻,緩緩說道:“陛下,此事蹊蹺,依老臣之見,這背後定有陰謀。那些刺客或許只是被人利用的棋子,真正的幕後黑手,恐怕還在暗處窺伺。”他的聲音像是老舊的木門緩緩開合發出的吱呀聲,帶著一種滄桑和深思熟慮。
他說這話時,眼睛微微眯起,似乎在思考著背後隱藏的勢力,臉上帶著一絲嚴肅的表情。
“朕也如此認為。”李啟微微頷首,“如今之計,除了嚴查刺客的來歷,還需防範他們再次出手。”
張肅點頭贊同,接著說道:“陛下,老臣以為,可以藉助朝廷的力量,暗中調查,看看是否有官員與此事有關,同時在朝堂上也可適當放出一些風聲,試探各方反應。”
李啟聽後,覺得此計可行,便和張肅、劉勇二人商議具體執行的細節。
在商議過程中,張肅時不時地用餘光打量李啟,眼神中既有對皇帝決策的關注,又似乎隱藏著自己的心思,臉上帶著若有所思的神情;劉勇則全神貫注地聽著李啟的話,眼神堅定,不時點頭表示贊同,偶爾也會提出自己的見解,他的
夜深了,御書房裡的燈火依舊明亮,那火苗跳動著,不時發出輕微的噼啪聲。
三人的身影在燈光下拉得很長,他們低聲交談著,不時地有人發出沉吟聲,那聲音像是從喉嚨深處發出的低沉迴響。
此時的他們,並未察覺到,在黑暗的角落裡,一雙雙眼睛正注視著他們,如同蟄伏的毒蛇,伺機而動。
那些眼睛在黑暗中閃爍著幽冷的光,像隱藏在暗處的鬼火。
“陛下,臣等告退。”張肅和劉勇起身,恭敬地向李啟行禮,他們的眼神中都帶著一絲敬意,臉上帶著恭敬的表情,接著便緩緩退出了玄德宮。
他們的腳步聲漸漸遠去,最後消失在寂靜的夜裡。
李啟目送二人離去,心中仍舊感到一股無形的壓力。
他能感覺到朝堂上暗流湧動,那些官員們各自心懷鬼胎,他不知道誰是真心輔佐自己,誰又是在背後算計自己,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憂慮與警惕,表情略顯凝重。
他忽然想起什麼,看向福安,說道:“福安,去將那份關於邊疆輿圖的奏摺拿來。”福安領命,轉身走入了內殿。
“陛下,您……”福安回來時,手裡拿著奏摺,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疑惑,話音未落,卻被李啟猛然抬起的手勢止住。
李啟的目光,正緊緊地盯著玄德宮門口那處陰影,那裡,似乎有什麼東西,正在慢慢地動著。
那陰影在微弱的光線中,像是一團墨漬在緩緩蔓延。
李啟的目光如鷹隼般銳利,緊緊鎖定著玄德宮門口的陰影。
那團陰影彷彿有生命一般,在夜風中微微晃動,若不是他目力過人,幾乎要將之忽略。
他屏住呼吸,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在胸腔裡咚咚作響,一種危險的氣息籠罩在他周圍。
“退下。”李啟低聲命令道,聲音雖輕,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像低沉的悶雷在福安耳邊響起。
福安雖不明白髮生了什麼,卻不敢怠慢,立即後退幾步,將自己隱藏在陰影之中。
他的腳步很輕,像是踩在棉花上,生怕發出一點聲響。
李啟緩緩走到門口,目光死死盯著那團陰影。
就在這時,陰影突然動了!
一個黑色的身影如同鬼魅般從門後閃出,眨眼間便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那身影移動速度極快,帶起一陣輕微的風聲,像一陣黑色的旋風掠過。
李啟並未追趕,他深知此地不宜久留,現在最要緊的是弄清這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陰謀。
他轉身回到御書房,拿起桌上的奏摺,原本平穩的心跳略微加快,能感覺到血液在血管里加速流淌,像奔騰的小溪。
這團陰影的出現絕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