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賜與期望。
他們頭盔的樣式則是借鑑了古代名將的戰盔設計,加以改進後,既符合戰鬥需求又凸顯皇家威嚴。
他們頭上戴著的頭盔,頂部有著尖銳的稜刺,宛如獨角獸的角,在戰鬥中可用於撞擊敵人,給敵人造成致命的傷害。
頭盔的護面放下時,只露出一雙冷峻的眼睛,眼神中透著冷酷與威嚴。
手中的長槍更是令人膽寒,槍桿由精鐵打造,堅硬而又不失韌性,握在手中有著沉甸甸的質感。
槍尖如同寒星般銳利,閃爍著嗜血的寒光,在陽光下折射出死亡的氣息。
槍纓是鮮豔的紅色,像是用鮮血染就,隨著御林軍的行動而飄動,彷彿是死神在舞動著自己的旗幟。
他們的腳步整齊而有力,每一步都像是踏在眾人的心尖上,發出沉悶的聲響,那聲響在寂靜的大殿內迴盪,更增添了幾分緊張感。
他們眼神冷峻,面無表情,猶如冷酷的行刑者,手中的長槍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像是死神的鐮刀。
御林軍迅速將林正團團圍住,那包圍圈密不透風,如同銅牆鐵壁。
林正見狀,像瘋了一般撲向李啟的龍椅方向,口中高呼:“陛下饒命,陛下饒命,定是有人栽贓啊!”他的雙手在空中亂抓,像是溺水之人在拼命抓取救命稻草,眼神中滿是絕望和不甘,臉上滿是驚恐的神情,內心被恐懼和求生欲佔據。
當林正被御林軍像拖死狗一般拖走時,李啟坐在龍椅上,身體微微前傾,雙手不自覺地握緊了龍椅的扶手,指節泛白。
他的嘴唇緊抿著,似乎在努力壓抑著內心複雜的情緒。
他的目光緊緊跟隨著被拖走的林正,眼神中交織著決然與一絲不易察覺的不忍。
周圍大臣們看到這一幕,有的低下頭,似乎不忍目睹這一場景;有的則偷偷看向李啟,試圖揣測帝王的心思;還有的臉上露出慶幸的神色,慶幸自己沒有捲入林正的事件當中。
“將林正及其同黨,全部拿下!”李啟威嚴的聲音如同洪鐘大呂,不容置疑,“朕要讓他們知道,背叛的代價!”
隨著李啟一聲令下,御林軍立刻將林正拖了下去,其他幾名與林正勾結的大臣也被一併控制起來。
整個大殿內瀰漫著壓抑的氣氛,大臣們噤若寒蟬,緊張的呼吸聲清晰可聞,這壓抑的氛圍彷彿實質化的繩索,緊緊捆綁著每個人。
李啟緩緩起身,走到大殿中央,他的目光如寒星般銳利,所到之處,大臣們紛紛低下頭,不敢與之對視。
“朕知道,你們中還有人心懷鬼胎,妄圖動搖朕的統治。朕在此警告你們,若膽敢以身試法,林正就是你們的下場!”
他話音剛落,大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緊接著,一個士兵疾步跑入殿內,單膝跪地稟報道:“啟稟陛下,所有與林正勾結的逆賊,已全部控制!”
李啟滿意地點點頭,但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他轉過身,看向那些噤若寒蟬的大臣們,嘴角勾起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輕聲說道:“諸位愛卿,還有更多的好戲,在後面呢……”
張肅出列,躬身道:“陛下聖明,此舉定能震懾宵小,穩定朝綱。” 張肅對李啟的忠誠源於多方面因素。
張肅出身寒門,家族世代飽受貧困之苦,他自幼便立志要改變家族命運。
先皇發現他的才能,給予他入朝為官的機會,這對他和他的家族來說如同再造之恩,他發誓要以忠誠回報。
李啟登基後,不僅繼承先皇的仁德,還對張肅格外敬重,多次採納他的建議,讓他得以在朝堂施展抱負。
而且張肅深信李啟是能引領大齊走向繁榮昌盛的君主,只有追隨他,才能實現自己兼濟天下的理想,讓百姓安居樂業。
他隨即轉向群臣,語氣沉穩而有力:“諸位大人,當以國事為重,切勿被奸人蠱惑。陛下仁德,定會明察秋毫,還爾等一個公道。” 張肅的話語如一顆定心丸,讓原本惶惶不安的臣子們漸漸平靜下來。
他們紛紛表示忠心,誓死效忠大齊,效忠李啟。
一時間,大殿內的氣氛由緊張壓抑轉為莊嚴肅穆。
御花園中,李啟負手而立,望著遠處連綿起伏的宮殿,心中思緒萬千。
御花園裡繁花似錦,嬌豔的花朵爭奇鬥豔,紅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若雪,微風拂過,花朵輕輕搖曳,散發出陣陣迷人的香氣。
但李啟卻無心欣賞,他的心思全在朝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