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李啟微微頷首,表示贊同,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絲欣慰,似乎對張肅的周全考慮感到滿意。
“還有……”張肅頓了頓,似乎在猶豫要不要說,嘴唇微微抿著,像是在守護一個秘密。
“但說無妨。”李啟鼓勵道,他的
張肅深吸一口氣,空氣進入肺部有些涼絲絲的感覺,他說道:“陛下,臣以為,我們還應該做好最壞的打算。”“最壞的打算?”李啟眉頭微皺,眼神中帶著一絲不悅,那眼神像是烏雲遮住了陽光,他的身體向後靠在龍椅上,似乎在拉開與這個想法的距離。
張肅沉聲道:“萬一……萬一我大齊抵擋不住敵軍的進攻,我們該如何應對?”此言一出,金鑾殿上頓時一片譁然。
“大膽!”“放肆!”“你這是妖言惑眾!”群臣紛紛指責張肅,那聲音如同洶湧的潮水般向張肅湧來,震得人耳朵嗡嗡作響,像是一群憤怒的蜜蜂在耳邊飛舞。
有的大臣氣得滿臉通紅,手指顫抖地指向張肅;有的大臣則是雙手抱胸,一臉不屑地看著他。
李啟抬手示意眾人安靜下來,他的手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如同指揮著一場無形的樂章,然後看向張肅,沉聲道:“張愛卿,你繼續說。”張肅定了定神,他嚥了一口唾沫,像是在給自己壯膽,繼續說道:“臣以為,我們應該提前做好撤退的準備。萬一京城失守,我們也好有個退路。”“撤退?”李啟的語氣中帶著一絲冷意,他的手不自覺地握緊了龍椅的扶手,那扶手的雕刻花紋硌著手心,像是荊棘刺痛著他的驕傲,他的臉色變得有些陰沉。
張肅點點頭,“是的,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我們儲存實力,將來還有機會東山再起。”
李啟沉默了,他沒想到張肅會提出這樣的建議,心中一陣煩悶,他身為一國之君,自是希望大齊戰無不勝,但他也深知張肅的話不無道理,可這等喪氣話若是傳出去,又會影響軍心,他的目光在群臣臉上一一掃過,像是在尋找失落的寶藏,試圖尋找一個更好的答案。
他的眼神中透著矛盾和掙扎,嘴唇緊緊地抿著。
“陛下,”張肅見李啟不說話,又繼續說道,“臣知道,這個建議很難讓人接受。但是,臣認為,這是為了大齊的未來著想。”李啟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朕知道了。此事,容後再議。”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無奈,揮了揮手,像是要把這個煩惱暫時揮走。
福安輕手輕腳地走到李啟身邊,那腳步輕得幾乎聽不到聲音,像是一陣輕柔的微風。
他奉上一杯熱氣騰騰的君山銀針。
茶香嫋嫋升起,那股清香鑽進鼻腔,如同一隻溫柔的小手在輕撫著嗅覺神經,氤氳在金鑾殿肅穆的空氣中。
李啟輕輕端起茶杯,茶杯的溫度透過指尖傳來溫熱的感覺,像是冬日裡的暖陽,他微微閉上眼睛,享受著這片刻的溫暖,然後抿了一口,溫熱的茶水順著喉嚨流淌而下,略微苦澀的滋味卻讓他混沌的思緒清明瞭幾分,像是迷霧中透出的一絲曙光。
他的表情也變得稍微舒緩了一些。
殿內依舊嗡嗡作響,群臣的議論聲此起彼伏,像一鍋煮沸的粥,翻滾著各種情緒。
李啟將茶杯放回托盤,清脆的瓷器碰撞聲在此刻顯得格外清晰,那聲音在大殿中迴盪,像是敲響了一聲警鐘,也讓殿內漸漸安靜下來。
眾人目光再次聚焦於龍椅之上,等待著皇帝的最終決斷。
劉勇抱拳再次出列,他的動作帶著一股果決,像是一位無畏的勇士,他向前邁了一大步,身體微微前傾,展示出自己的決心。
洪亮的聲音在金鑾殿迴盪:“陛下,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李啟微微抬手,示意他說下去。
“臣以為,張大人之言雖大膽,卻也不無道理。未雨綢繆,方能立於不敗之地。我義士軍雖不才,卻願為陛下,為大齊探尋一條退路,以備不時之需!”劉勇本是貧苦出身,幸得大齊的庇護和培養,才得以成為一名將領,所以他對大齊忠心耿耿,且深知民間疾苦,更明白儲存實力的重要性,這才在朝堂上毫不猶豫地支援張肅的提議。
他的眼神中透著誠懇和堅定,劉勇這番話,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層層漣漪,像是在平靜的水面上展開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群臣再次議論紛紛,有人贊同劉勇的果敢,臉上露出欽佩的神情,也有人質疑他動搖軍心,皺著眉頭,眼神中帶著不滿。
李啟目光深邃,看不出喜怒,他緩緩起身,衣袍隨著動作輕輕擺動,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