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之中,福安坐在桌前,仔細翻閱著賬冊,眉頭緊緊鎖著,眼睛盯著賬冊上的數字,手指輕輕摩挲著紙張,觸感有些粗糙。
自從新軍成立以來,軍費開支日益增加,已經快要超出國庫的承受範圍。
他深知,若不盡快想辦法開源節流,後果不堪設想。
“內侍總管,這是重新規劃的後勤保障計劃。”一名小太監將一份卷軸呈給福安。
福安接過卷軸,緩緩展開,眼睛逐行看著上面的內容,看到削減開支的專案時,他的手不自覺地握緊了卷軸,心裡如同壓了一塊大石頭。
這份計劃詳細列出了各項開支,並提出了相應的削減措施,例如減少不必要的宴會、縮減宮中用度等等。
福安看完計劃,長舒一口氣,點了點頭,“很好,就按這份計劃執行。記住,開源節流,不可鋪張浪費。”他頓了頓,又補充道,“此事需謹慎行事,切不可走漏風聲。”
夜幕降臨,皇宮內燈火通明。
李啟站在窗邊,望著遠處的萬家燈火,眼睛裡倒映著點點燈光,心中思緒萬千。
新軍的組建之路,註定充滿荊棘,但他絕不會放棄。
“陛下,”張肅的聲音在門外響起,“臣有事求見。”李啟轉過身,“進來吧。”張肅再次踏入金鑾殿,心中已有了計較。
他深知,僅憑皇帝的支援還不足以徹底解決新軍面臨的困境,必須爭取更多朝臣的支援。
此次,他剛要開口,便有大臣冷哼一聲,“張大人又要為新軍索要軍費了吧?”另一位大臣也嘲諷道:“新軍耗費如此之多,何時才能成氣候?”張肅微微一笑,鎮定自若,他慷慨激昂地闡述了新軍對於抵禦外敵、保家衛國的重要性,並巧妙地將新軍的組建與各位大臣的家族榮譽聯絡起來,暗示新軍的強大與否直接關係到他們家族的未來興衰。
他聲情並茂地說道:“諸位大人,我大齊如今面臨的,並非簡單的邊境摩擦,而是一場關乎國運的生死之戰!新軍,便是我大齊的最後一道防線!它的強弱,直接決定著我大齊的生死存亡!各位大人,你們的家族,你們的子孫後代,都將受益於一個強大而穩定的國家!而這一切,都寄託在新軍的身上!”他的話語如同一顆顆火星,點燃了眾臣心中的熱血。
他們紛紛表示願意為新軍貢獻自己的力量,朝堂上的氣氛頓時熱烈起來。
一位老臣激動地說道:“張大人所言極是!老夫願傾盡家財,支援新軍!”另一位年輕的官員也附和道:“下官也願意為新軍效犬馬之勞!”張肅看著眾臣群情激奮的樣子,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他知道,自己已經成功地將新軍的命運與朝臣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從而獲得了他們的支援。
李啟將這一切盡收眼底,心中對張肅的才能更加讚賞。
他深知,僅憑帝王的權威,難以調動所有人的積極性。
張肅的出現,恰好彌補了這一點。
散朝之後,李啟換上便服,微服私訪,前往軍營視察。
他剛踏入軍營,就看到士兵們在泥濘的操場上刻苦訓練,汗水不斷從他們額頭滾落,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芒,士兵們的衣服被汗水溼透,緊緊貼在身上。
他聽到士兵們喊著鏗鏘有力的口號聲,那聲音充滿力量,彷彿能衝破雲霄。
他感受到士兵們保家衛國的決心,如同熾熱的火焰在燃燒。
他走到一位正在練習射箭計程車兵面前,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問道:“訓練辛苦嗎?”士兵抬起頭,看到眼前的人竟然是皇帝,頓時激動得不知所措,連忙跪下行禮:“參見陛下!”李啟將他扶起,和藹地說道:“不必多禮,朕只是來看看你們。”“回陛下,不辛苦!”士兵挺直腰板,大聲回答,眼睛裡滿是崇敬。
李啟滿意地點了點頭,繼續向前走去。
他看到一些士兵因為體力不支而倒在地上,泥土沾在他們的臉上和身上。
李啟急忙讓人將他們扶到陰涼處休息,他親自蹲下,用手帕輕輕為士兵擦去額頭的汗水,手帕觸碰著士兵滾燙的額頭,能感覺到士兵的疲憊。
他走到劉勇面前,沉聲問道:“新軍的訓練強度是否過大?”劉勇猶豫了一下,回答道:“陛下,新軍的訓練強度確實比以往要高,但這是為了儘快提升他們的戰鬥力,也是為了…”李啟打斷了他的話:“朕知道你的難處,但也要注意士兵的身體狀況,不可操之過急。”“臣遵旨!”劉勇連忙回答。
夜深了,李啟回到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