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合佳駿、曾詩詩三人跟隨著鏢隊一同出發,一行人離開蘇州向南前往臨安。
出了城門後,陳宇回首望向蘇州不禁感嘆,如此美麗的江南城鎮,其華麗的外觀下竟隱藏著如此多的罪惡,這次的經歷讓他對前方的臨安行有些內心忐忑。
由於蘇州前往臨安的路途較遠,三人不知不覺間在馬車中睡去。。
當三人再次醒來,發現鏢隊停了下來,陳宇見狀到馬車外詢問,他得知鏢隊被一夥舉行儀式的百姓攔住。
那些百姓在道路中央圍成一圈,眾人之中供奉著一個偌大的香爐,大香爐周圍又放一圈小的香爐,使得整個道路煙霧騰騰。由於他們都是些普通百姓,鏢隊也不方便對其進行驅趕,只能等待他們將儀式進行完再趕路。
此時合佳駿和曾詩詩也來到了馬車外,合佳駿問道:“前面這是怎麼了?”
陳宇觀察了片刻說道:“好像在舉行什麼儀式,不過合兄,你看那些香爐是否似曾相識?”
合佳駿驚歎道:“蘇州的那個民宅內!主人屋裡放著一樣的香爐!”
曾詩詩突然開口道:“這陣仗。。。。似乎是一種源自道教,祈求健康和長壽的一種儀式。”
陳宇這才想起,歷史上宋代道教興盛,幾乎每代皇帝都樂於進行煉丹,火藥就是當時煉丹發生爆炸後研製出來的。
陳宇說道:“這儀式一般要多久?”
曾詩詩回答道:“如果沒記錯的話,可能要三天。”
合佳駿說道:“三天?難道我們在這乾等?”
曾詩詩說道:“小女子還知道西邊不遠處就是秀州城,或許可以從那借道。”
陳宇在一旁打量著曾詩詩說道:“詩詩姑娘倒是對地理挺熟。”
曾詩詩:“何為地理?”
陳宇:“就是這一代的道路。”
曾詩詩微笑回應道:“陳宇公子過獎了,小女子就是從西南邊一路去的蘇州。”
陳宇回敬了一個微笑,說道:“合兄,不如我們就借道秀州吧。”
合佳駿接納了陳宇的意見命令鏢隊向西改道。
眾人進入秀州城內,發現整座城池無比落魄,街頭巷尾都煙霧瀰漫,家家戶戶全都在上香求道。
陳宇等人見狀很是驚訝,曾詩詩則表現十分淡定。陳宇向曾詩詩問道:“詩詩姑娘對於這番景象怎麼看?”
曾詩詩說道:“宋國信奉道教已久, 許多小縣城因過度信奉該教,百姓開始絕食絕水不再勞作,他們終日打坐‘修仙’。許多縣城因此漸漸廢棄,百姓也因長時間不進食不喝水紛紛死亡,然而所有人都像著了魔一樣的,無視自己生活的地方一天天破敗,身邊的人陸續倒下,繼續選擇迷信。”
陳宇問道:“這道教莫非是邪教?”
合佳駿立刻反駁道:“不可能!宋國創立之初道教懸壺濟世,拯救蒼生,其中不乏大俠之輩,張三丰,袁天罡也都是‘天級’強者,個個俠義心腸。”
陳宇不解的問道:“合兄為何如此激動?”
合佳駿回到:“因為家父也曾是道教的一員。我印象中道教雖然提倡“無為”,但肯定不是什麼邪教,如今秀州這光景一定事有蹊蹺。”
陳宇吸取了在蘇州城的教訓決定不管閒事,他對合佳駿說道:“現在當務之急是去臨安,至於秀州和蘇州的事,待我等回程再一一解決。”
合佳駿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鏢隊穿過秀州城來到城外,發現這裡的道路果然通暢了許多,大隊立刻加快速度繼續向著臨安出發。陳宇回首望向秀州城,內心百感交集。。。
次日,眾人終於來到了臨安附近,合佳駿興奮的說道:“終於可以見到王家的四位小姐了!”伴隨著合佳駿的歡呼,鏢隊駛進了臨安城。。。
剛進臨安城,陳宇等人就發現城中的百姓都揹著大小行囊往城外趕,合佳駿很是不解,於是抓住一個百姓問道:“你們為何紛紛背上行囊出城?”
百姓回答道:“這位爺,馬上要打仗了,你們還往城內趕,但凡外邊有親戚投靠的百姓都已離開臨安城啦!”
合佳駿問道:“打仗?我大宋國力強盛,誰敢和我們開戰?”
百姓露出焦急的表情說道:“這位爺啊,梁山和宋宣戰了啊,不出意外明天梁山大軍就會抵達臨安,爺你別再問了,快放我走吧。”
合佳駿聞言不好意思再拉著那人便放他離去。
此時陳宇和曾詩詩也都下了馬車,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