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子的四海八荒你給他就好了,好像人家多稀罕似的!”天尊無奈的嘆了口氣,隨即讓身後的仙童去給幽水他們引路。
幽水一行人出了元始天尊的府邸,隨著小仙童來到蓮湖,蓮湖在天庭算是處風景如畫的存在,湖面上雲霧繚繞,湖心美景若隱若現,蓮池內的蓮花都已含苞待放,碧綠的葉子更是鋪滿了半個湖面,湖的岸邊,有雅緻的亭子,還有長長的廊道通往湖心亭。這個蓮湖還曾有個美麗的傳說,話說不知道多少萬年前,蓮湖的湖心亭裡每到晚上就會有一位絕色的仙子在那裡彈琴,琴聲幽怨綿長,似乎是向萬物訴說著自己的心事。有一天,恰巧主掌仙籍的白帝從此處路過,他聽到湖心亭的方向傳來綿長的琴聲,湖面上雲霧繚繞看不清是何人在撫琴,索性就坐在湖邊的亭子裡傾聽起來。聽到忘情處竟然起身向湖心亭走去,也許那就叫一眼萬年吧,白帝對撫琴的仙子愛慕至極,兩個人竟然相愛了,仙子就是後來的蓮妃,從此這個湖裡多了半湖的蓮花,此湖也因此而得名“蓮湖”。還有一個說法,說的是蓮湖那時還不叫蓮湖,湖面上也還沒蓮花,湖深處的那處樓閣,就是當初白帝為蓮妃建造的,白帝和蓮妃曾經在那裡恩恩愛愛的生活過很多年,但是這只是天庭的一個傳說,沒有哪位神仙真正的見到過,眾仙所看到的就只是那個面無笑容,冷冽清美的白帝。也有傳說是這樣說的,蓮妃那時被心愛的人拋棄,才每晚在湖心亭撫琴訴說心裡的幽怨的,後來遇到了白帝,白帝對她寵愛非常,直到有一天,蓮妃知道了當初所愛之人拋棄她是因為修煉功法走火入魔,拋棄她後就入了魔,就是後來的魔君,而蓮妃也知道,愛人之所以修煉禁術功法完全是為了她,為了把她殘缺的本體蓮身修補完整,助她成仙,後來她成了仙他卻入了魔,還成了魔君,這讓知道了事情真相的蓮妃如何不痛苦!她與白帝情投意合,又愧對之前的愛人,沒有臉面再去面對他,她在極其自責痛苦中自毀靈體,魂飛魄散,白帝發現時已經來不及了,只在痛苦萬分中慌亂的捕捉到一些飛散的點點魂靈,最後化作了這半湖的蓮……
幽水一行人隨著小仙童來到湖深處的紫雲閣,阿錦對小仙童拱手抱拳說:“多謝這位……”阿錦頓了頓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對方,看年齡這小仙童還不如自己大,正在琢磨猶豫中,聽到小仙童說:“我叫不回,姐姐以後叫我不回就行了!”阿錦口中重複著不回的名字,還是抑制不住好奇心:“為什麼叫不回呢?聽著怪怪的!”不回解釋道:“天尊說不乃不說不說不說之意,天尊說這樣別人每次叫我名字時就是在提醒我少說話勤做事;天尊說,回取自於迴向二字!”阿錦口中念著“迴向”二字,始終不懂,轉過頭用求助的眼神看了看幽水,幽水撇了撇嘴,心裡順便翻了個白眼:這老頭兒彎彎腸子就是多!嘴上卻說:“那都是些沒用的東西,我就沒教給你們!”可是又怕自己在眾人面前是一副什麼都不懂的形象:不就是迴向嘛誰不知道似的,那三個老頭兒教我的烏七八糟的東西都在我腦子裡呢好不!只是人家不喜歡動腦子而已!然後她靜心想了一下說:“迴向就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不願自己獨享,而將之'回'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並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至散失!”阿錦和子重第一次聽到幽水講這麼有深度的“大道理”,而且還一本正經的樣子,都驚訝的瞪大眼睛看著她,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幽水看到二人的表情剛想發火,只聽不回說道:“仙子說的極是,天尊說,迴向的道理就如手拿一根蠟炬去引燃其他的蠟燭,不但原來的蠟燭本身的光亮未曾減弱,反而同其他蠟燭的光光相照,而室內更為光明,更為明亮!”不回的話讓子重和阿錦頻頻點頭,兩人心裡都在嘀咕:就知道幽水不靠譜啦,就她那跳脫又懶散的性情,倘若讓她去教導自己這些因循守舊的大道理,那跟拔了她的龍鱗是一樣痛苦的!二人想通了也就釋然了,不再追問幽水為什麼不跟他們講了!因為那時幽水跟他倆信誓旦旦的保證,三位天尊教給她的東西她都會毫無保留的傾囊相授,原來,那時在幽水心裡,知識和學問道理還有那些書本上的東西都直接讓她省略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