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目光灼灼地望著陳葉。
陳葉深吸一口氣,按照老者所說方法,閉目凝神,口中唸唸有詞。
“七聖樹的光芒呀!指引我前行吧!我是因為民眾福祉而來!”
只見那陣法緩緩閃爍光芒,而後竟真的開啟一條通道。
陳葉滿心歡喜向老者道謝後踏入其中。
“感謝!”
裡面仿若仙境,奇花異樹錯落有致,中央有一顆巨大古樹,樹下便是那傳說中的神奇種子。
種子晶瑩剔透,散發著柔和的光。陳葉小心翼翼捧起種子,剛欲離開,卻聽見一陣悠揚樂聲。
順著聲音走去,竟是一幅農耕圖浮於空中,上面展現著各種古老而失傳的耕種技法。
陳葉進入其中,找到了傳說中的種子。然而,守護種子的神獸現身阻攔。
陳葉恭敬地向神獸行禮,說道:“神獸大人,我取得這種子只為造福百姓,並無私心。”
神獸口吐人言:“哼,空口無憑,多少人前來都是這般說辭。”
陳葉將自己多年來如何苦心鑽研農事,如何不顧眾人反對改良穀物之事一一訴說。神獸眼中閃過一絲動容,可仍威嚴道:“即便如此,這技藝也不可輕易外傳。”
陳葉沉思片刻,拿出懷中剛剛得到的種子,遞向神獸:“若神獸大人不信,我願將這顆種子留下,只懇請讓我記下這農耕圖中的技法。”
陳葉向神獸訴說了來意,表示希望用這些種子拯救更多百姓。
神獸感受到他的誠意,竟主動讓出種子。
“你一心為民,讓我感動!”
神獸凝視陳葉許久,最終化為一道光影融入農耕圖中。
陳葉大喜,知道神獸應允了。
他趕忙走近農耕圖,全神貫注地記憶那些失傳的耕種技法。待全部牢記於心後,農耕圖漸漸消失不見。
陳葉趕忙取出紙筆記錄下來,待記錄完畢,周圍景象漸漸消失。陳葉帶著種子和寶貴的耕種技法返回村莊。
陳葉懷揣著滿滿的收穫離開了此地。
回到家鄉後,他用所學技法耕種,糧食產量大增,百姓們過上富足生活,他也成為了受人敬仰如同其父一般偉大的農人。
憑藉這些,他不僅讓糧食產量進一步提升,還教會村民們應對災害的辦法。
陳葉之名也如同其父一般,在虞朝傳頌開來,父子二人皆成為推動虞朝農業發展不可磨滅的偉大人物。
陳葉帶回種子,精心培育試種。
這種子果真神奇,不僅產量極高,而且不懼旱澇蟲災。很快,這種作物就在虞朝大面積種植開來。
虞朝的農業再次迎來大飛躍,陳葉之名也與父親陳情並列,父子二人同被尊稱為“虞朝農聖”,他們的故事永遠在虞朝傳頌。
訊息傳到宮中,此時在位的君主羿奚仲李任大為欣喜,欲重賞陳葉。
“愛卿有功,大大有賞!”
陳葉卻只請求:“聖上,陳葉不需要賞賜,但願將這種穀物推廣全國,使百姓免受飢餓之苦。”
君主羿奚仲李任應允,“愛卿一心為民,封官職專門負責農事革新。”
陳葉不負眾望,不斷推陳出新。他還建立農學書院,廣收學徒傳授知識。
在他的影響下,虞朝湧現出眾多優秀的農夫,國家糧倉充實,民生安樂。
而陳葉始終不忘父親陳情的精神引領,常對著記載陳情事蹟的史書感嘆,希望自己也能如陳情那般成為流芳千古之人,激勵後來者不斷奮進。
一日,鄰國狼神國聽聞虞朝農業興盛,便派使者前來交流學習。
陳葉受命接待,他毫無保留地分享經驗成果。
使者歸國後,依照所學大力發展本國農業,兩國關係也因此日益交好。
隨著時間推移,陳葉逐漸老去。
在他彌留之際,他將一生所著的農書和心得交給最得意的弟子臺稷,叮囑其務必傳承下去。
多年後,虞朝遭遇罕見旱災,許多莊稼顆粒無收。
然而,憑藉陳葉及其先輩們留下的豐富農耕智慧,農夫們透過特殊灌溉法和耐旱作物種植,艱難地度過難關。
後世的農夫們愈發敬重陳葉以及他所代表的家族。人們自發地在各地建起祠堂紀念他,每逢耕種時節都會前去祭拜,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那位繼承衣缽的弟子臺稷更是謹遵師命,不僅將農書不斷完善修訂,還將書中知識傳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