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靈性。”
隨後,虞朝也安定下來。
而當時,還留在隨州的伊祁柱和李姚兩人又開始討論了一番樂理:
伊祁柱沉思片刻後說道:“李兄,此次成功雖在意料之中,然吾等不可止步於此。樂理之道浩瀚無垠,尚需探索更多。”
李姚深以為然,撫須應道:“伊祁兄所言極是,弟亦有同感。”
恰逢此時,遠方傳來一陣悠揚的笛音,那曲調空靈婉轉,似訴說著無盡思念。二人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好奇之色。順著笛音尋去,只見一白衣少年獨坐於溪邊巨石之上吹奏。
待少年一曲終了,伊祁柱上前拱手問道:“小友方才所奏之曲甚是奇妙,不知可有何淵源?”
少年起身回禮,笑道:“此乃家傳之曲,晚輩偶感思鄉之情,故而吹奏。”
伊祁柱和李姚聽聞此言,心中一動。他們向少年請教曲中的一些獨特技法,少年也毫不藏私地分享。受此啟發,伊祁柱和李姚決定再次閉關創作。
數月之後,一首融合了新技法與新理念的樂曲誕生,一經問世,再度震驚樂壇,成為傳頌千古之名曲。
“我們再改良這首曲子吧!”
於是兩人繼續改良這一首曲子,直至達成一致。
突然,伊祁柱拿出一把自制的奇特樂器,形似長笛卻多了幾個孔竅。他吹奏起來,聲音空靈悠揚,似山間清泉流淌,又如林間鳥兒輕啼。李姚聽得出神,待一曲終了,讚道:“此曲只應天上有,兄臺真是大才。”
伊祁柱謙遜一笑,“這樂器是我參照古譜改制,還未盡善盡美。”李姚接過樂器把玩,眼中滿是好奇與喜愛,“若經改良,此樂器必能成傳世之作。”
之後數天,二人不斷交流改進樂器的想法,並嘗試譜寫這一首閉關而出的曲子。
隨著時日推移,伊祁柱與李姚合作的新樂曲逐漸成型。他們決定舉辦一場小型演奏會,邀請隨州城中的文人雅士前來欣賞。
當日,賓客齊聚一堂。伊祁柱與李姚攜手走上臺前,手中拿著那把經過多次改良後的奇特樂器。伊祁柱深吸一口氣,率先吹奏起前奏,那空靈的聲音瞬間瀰漫整個場地。緊接著李姚加入其中,用一種特製的敲擊器具打著節拍,兩者配合得天衣無縫。
臺下眾人聽得如痴如醉,彷彿置身於仙境之中。一曲終了,滿堂喝彩。此時,一位老者站了起來,激動地說:“此樂融合古今之長,實乃稀世佳作,當流傳千古。”眾人紛紛稱是。
伊祁柱與李姚相視一笑,他們知道,透過這次合作不僅創造出美妙的音樂,更增進了彼此之間的友誼。
此後,他們將這份樂譜記錄下來,分發各地,使得這種獨特的音律風格開始在各地傳播開來,而他們的名字也永遠留在了隨州的文化史冊之上。
隨著這首曲子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知曉了伊祁柱和李姚的大名,也讓隨州這個地方因為音樂而聲名遠揚。
而他們兩人之間的友誼,也如同這樂曲一般,和諧美妙,成為一段佳話流傳於虞朝大地之上。
後來,他們都在隨州再次演奏這一曲。
當他們歌曲奏響之日,竟然有鳳凰出現!
眾人皆驚,以為祥瑞降臨。伊祁柱與李姚更是驚喜萬分,他們沒想到自己的樂曲竟能引來鳳凰。鳳凰在空中盤旋許久,最後落在了舞臺一側。它眼神靈動,似通人性。
這時,伊祁柱鼓起勇氣走向鳳凰,鳳凰並未閃躲。伊祁柱輕聲問道:“不知鳳君為何而來?”鳳凰竟口吐人言:“汝等所作之曲,蘊含天地靈氣,吾聞之甚悅,特來相賀。”
眾人聽聞,更加驚歎。鳳凰接著說道:“此曲若傳至京城,必受天下人喜愛。”
眾人見鳳凰現世,皆驚為天人。伊祁柱心中暗念,此乃祥瑞之兆,定是上天認可了這曲子所蘊含的和諧與美好。
此後,訊息傳入宮中,虞朝第九君主奚仲李任聞之大喜,傳召他們入宮演奏。
伊祁柱和李姚對視一眼,心中一動。隨後,他們決定帶著樂譜前往京城。
於是一些隨州人民也隨著他們一同前往虞朝都城杭州餘杭。
到達京城後,虞朝的文武百官聽聞此事,紛紛前來迎接。
二人演奏一番,皇帝羿奚仲李任龍顏大悅,當即封他們為宮廷樂師,命其專為宮廷譜寫樂章。
而那首有鳳凰相伴的樂曲,被命名為《韶》,每逢重大節日便會奏響,伊祁柱和李姚之名也傳遍了整個虞朝,他們的音樂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