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二年(公元 185 年)的二月,春寒料峭,但京城洛陽的皇宮內卻是一片奢靡與混亂之象。此時的漢靈帝終日沉迷於酒色聲樂之中,對朝政之事不聞不問。而那些圍繞在他身邊的眾多宦官們,則更是極盡諂媚之能事,每天變著法地討好這位昏庸無道的皇帝。
如此一來,宮中的管理變得異常鬆散,彷彿失去了秩序一般。
就在這樣一個看似平常的夜晚,天乾物燥,微風輕拂。然而,誰也沒有料到,一場巨大的災難正在悄然降臨。一盞放置在宮殿一角的油燈,不知何時竟被一陣突如其來的狂風吹倒在地。
燈油瞬間濺出,遇火即燃,並迅速蔓延至周圍的帷幔和擺設之上。起初,火勢還不算兇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火苗藉著風力不斷跳躍、擴張,很快便形成了熊熊烈火。
那火光沖天而起,照亮了半個夜空,原本寧靜的宮廷頓時陷入一片恐慌與混亂之中。負責值守的宦官們直到此刻方才如夢初醒,他們驚恐萬分地尖叫著,手忙腳亂地試圖撲滅火焰。
但無奈火勢已然失控,加之狂風助威,火焰如同一頭兇猛的巨獸,無情地吞噬著一切。轉眼間,整個漢靈帝曾經居住的南宮就已被火海淹沒,昔日繁華壯麗的宮殿如今化作一片廢墟。
睡夢中的漢靈帝也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驚醒,他望著窗外那漫天的火光,嚇得臉色蒼白,渾身顫抖。慌亂之中,他連忙下令讓自己的護衛趕緊前去救火。
然而,儘管眾人奮力撲救,但夜晚的大風卻像是與他們作對一般,越刮越猛,使得火勢愈發不可收拾。最終,經過一夜的肆虐,整個漢靈帝的南宮都在這場可怕的火災中化為灰燼。
第二天上午,當陽光再次灑落在這片滿目瘡痍的土地上時,才有宦官戰戰兢兢地上報給漢靈帝昨夜發生的慘狀。他們哆哆嗦嗦地說道:“陛下啊,昨晚那場大火實在是太猛烈了!
整個南宮幾乎都被燒成了灰燼……”聽到這個訊息,漢靈帝怒不可遏,正欲發作之時,這些狡猾的宦官們又趕忙齊聲解釋道:“陛下息怒,此次大火乃是因為昨夜突然颳起的東風所致,實非人力所能控制啊……”
就這樣,這群宦官巧妙地將責任推卸給了自然因素,成功地轉移了漢靈帝的怒火。
就在此時,南宮慘遭毀壞,一片狼藉景象令人痛心疾首。漢靈帝眉頭緊鎖,心中暗自思忖著應對之策。他原本想著乾脆重新修建一座更為宏偉壯麗的南宮,但一想到這座宮殿內部那精美的雕樑畫棟以及數不勝數的奇珍異寶,若要全部重建,所需耗費的錢財簡直難以估量!漢靈帝不禁為此事犯起了愁來。
正當漢靈帝憂心忡忡之際,宦官中的中常侍張讓和趙忠等人趁機進言獻策。他們巧舌如簧地勸說漢靈帝對農田加徵賦稅,以此籌集資金用於修繕宮室,並鑄造巨大的銅人像。
漢靈帝聽聞此計,竟覺得頗有幾分道理,於是當即下詔命令天下臣民,除了按照常規繳納租賦外,每畝田地還要額外徵收十錢的稅款,專門用來資助修建宮室。
不僅如此,漢靈帝還下達詔書,要求各州郡將優質的木材和紋理奇特的石頭源源不斷地運往京城。然而,這些宦官們卻暗中勾結,上下其手,從中牟取暴利。
各地的刺史和太守們也紛紛效仿,私自增加額外的調撥份額,使得百姓負擔日益沉重,苦不堪言,民怨沸騰。
除此之外,漢靈帝還頒佈了一項嚴苛的規定:凡是刺史、太守以及被舉薦為茂才、孝廉的官員,在升遷調任之時,都必須向朝廷交納一筆數額不菲的“助軍修宮錢”。
其中,那些即將赴任大郡的官員更是需要交納高達兩三千萬錢的鉅款。而且,新官在上任之前,首先得前往西園與相關人員議定交錢的具體數目。
待到上任之時,必須如數交清款項,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有些官員由於實在無力湊齊這筆鉅額錢款,最終走投無路,只能選擇以自殺來了結此生。
正因如此,每當新任官員走馬上任之後,為了彌補自己先前交納的鉅額費用,必然會不擇手段地對當地百姓進行瘋狂搜刮,拼命聚斂財富。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怨聲載道,對漢靈帝的統治癒發不滿。
這些舉動毫無疑問地給百姓們帶來了更為沉重的負擔。就在黃巾起義剛剛平息不久之後,本應讓民眾得以喘息、休養生息的漢靈帝,不僅沒有采取任何有利於民生恢復的政策,反而變本加厲地再次下令徵收賦稅。
這道政令一經頒佈,立刻引發了軒然大波。許多地區的百姓再也無法忍受這種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