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上午,李言正常的在勤政殿內審閱各地州府的奏摺。
張庭玉拿了一個摺子過來詢問道:“太子,我這裡有一個情況,想向您請示一下。”
“張中堂請說!”
“十四阿哥胤禵帶進京的一萬騎兵,現正駐紮在西郊,這本來人數就多,何況一個騎兵頂四五個步兵,每日消耗糧食300石,草料1200石,每日的糧草用度消耗都是不小,兵部已經有意見了。”
“說他們擬屬西北,早有預算,後勤物資理應由陝甘供應。而現在卻佔用直隸的用度,等於說陝甘的物資就省下了,而兵部卻要在直隸重複支出,這部份該怎麼算呢?”
李言想了想說道:“朝廷已經招陝甘巡撫年羹堯來京了,估計再過幾天就到了,到時候讓他返回的時候將這些人帶回西北,這些人這段時間的用度讓先讓戶部支應著,到時候從發往西北的錢糧里扣出來。”
“兵部上個摺子,到時候我批一下,上報皇阿瑪審閱。若是皇阿瑪沒意見,上書房就這麼處理,您看怎麼樣?”
“太子這樣處理甚為妥當,老臣沒意見!”張庭玉滿意的點了點頭。
馬齊見狀也拿了一份公文來請示道:“太子,宗人府上報,皇上已經廢除了四阿哥和八阿哥的親王爵位,而十三阿哥十四阿哥,也被圈禁,即然不是王公由貝勒。按照制度,就不應該繼續支應錢糧。”
“他們請示,是不是停掉這些親王貝勒府裡的一應用度?”
李言站起身,走了幾步,皺著眉頭想了想,抬起頭,本來想問一下這些上書房大臣的建議,看到幾人都是低眉順眼,一幅不便置喙的神情。
搖了遙頭,幾人頭髮斑白,顫顫巍巍,都是跟隨皇上多年的老臣。
罷了!
他們若此時建言,難免顧此失彼得罪人,害怕日後被清算,也在情理之中。而這些事對自己來說,只是一句話的事兒。
何必試來試去...
皇家內部之事,不為難這些臣子了!
“皇阿瑪雖然罷了他們的爵位,但他們畢竟還是愛新覺羅氏的子孫,也是我的骨肉兄弟,龍子鳳孫,他們雖然被圈禁在了宗人府,可是府裡的家眷並沒有罪。”
“這樣,著宗人府暫時按照郡王待遇給予供應,待我請示完皇阿瑪之後,再做安排!”李言一番話說得有理有節,有情有意。
“馬中堂以為這樣處理是否可行?”
“嗻...就按太子的意見辦理!”馬齊鬆了一口,看了張廷玉一眼,兩人交換了一下眼色,點了點頭。
“啟稟太子,八阿哥之前借管理戶部之機,將江南的鹽商海商等豪富的稅收截留用做自己的私人用度,這部份事項該如何處理?”
“全部納入朝廷稅收正常序列,按制納稅,所得銀錢全部收入國庫!”李言知道這就是老八的江南小內府,之前一直是老九代為掌握,老九不在後,老八親自管理。
是以毫不猶豫的就給取締了!
“嗻...”
太子理政以來,不但事畢躬親,而且對上書房的各位老臣,都尊敬有加,從善如流,每事必詢問二人意見,並報皇上裁決。
該請示皇帝的,決不擅自做主,該拿主意的時候,也有擔當,不推諉塞責。
太子為人霽月光風、虛懷若谷,且又寬容豁達、待人隨和,沒有任何架子。而且難得的是,雖人年輕,卻並沒有因為皇上放權而得意忘形,依然處事謹慎,事事上報,這讓二人深以為然。
二人都和康熙打了一輩子交道,對這位老人的性格脾氣都瞭如指掌。
都知道,康熙雖然放權了,可是人老了之後,性格就像孩子一樣多變,只要是活著一天,便依然是這大清江山的主人。
若是太子行事無忌,驕狂任性,皇上一句話,便可改天換日。
朝中眾臣實在是被諸子奪嫡弄怕了,再也不想朝廷有變數了,還好太子德智兼備,頗識大體,為人做事冷靜理性。不但康熙滿意,滿朝文武大臣也都讚賞有佳,在百姓中的聲譽也不錯,所有人都放下了心。
接著又有幾人上前就朝中各地的事物進行請示彙報,李言一一做了處理,無法拿主意的就先放著,去看老爺子的時候,報請康熙處理。
一直忙到了下午,等到事情處理的差不多的時候,太監來報:“稟告太子,四川巡撫李衛到京了,正在外面候著,請求太子接見!”
“哦,李衛來了...”
李言大喜,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