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隸收糧,會不會引起京畿之地缺糧。再者,千里運糧,十去其半,等糧食到了南方,還剩下多少?”
幾個問題一出,連康熙也覺得有些頭大,眾人頓時雅雀無聲。
胤禛也皺起了眉頭,胤禩低伏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那你說,該怎麼辦?”
康熙見李言得意的看見眾人,似乎胸有成竹,問了一句。
李言不緊不慢的說道:“皇阿瑪,江南之地本就產糧,黃河決堤只是影響到Ah一帶,只是大量災民湧向江南,而江南富戶見機囤積居奇,將糧食都藏了起來,等著賣高價。所以,以兒臣之見,不需要拔款購糧,只需任命一個欽差,父皇賜以專斷之權,自可在江南當地籌款賑災搶修河堤。”
“嗯...胤?言之有理!”
康熙微笑的點了點頭,相對於胤禛的拔款,顯然李言的建議更省錢,讓人容易接受,剛剛胤禛報上來國庫存銀不足五十萬兩,自己就嚇了一跳,若是再拔出去一大半,真要再出個事兒,就抓瞎了。
以前沒發現,胤?竟然有這樣的頭腦,這讓康熙心裡一喜,看著胤?也順眼多了,心裡一動,就問道:“那你認為,這個欽差派誰合適?”
大家一聽,心裡一沉,看來皇上也不想拔款。這事都不用和大家商量,就在考慮派誰辦差了。
這樣空著手下江南,那樣一個亂攤子,誰能收拾。大災時期,萬一再鬧出個民變,自己的前途就全完了。
再說,江南那批人,個個根子通天,都和京裡的大人物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籌款!
是那麼好籌的嗎,搞不好把人都得罪光了。
最慘的是得罪了人,差事還沒辦好,自己十年寒窗,苦心經營數十年,才能站在這金鸞殿上,這頭上的紅頂子,可不能丟了。
不是個好差事啊!
這樣一想,大家都把腦袋低了下來。
那些阿哥一個二個也不想攬這個苦差使,自己久在京城,養尊處優的,地方上的事情,說著容易,哪兒有那麼好辦的。
李言當前一步,誠懇的說道:“兒臣今年已二十多了,還從來沒有替國家做過事,如今國難當頭,若皇阿瑪不棄,兒臣願下江南,為皇阿瑪分憂。”
康熙笑著點了點頭,不管胤?平時多麼不堪,有沒有這個能力,在這個時候願意挺身而出,康熙就很高興,這說明自己的兒子還是有擔當的。
再看看大殿內的群臣和其他皇子,一聽說要籌款修堤,一個二個的,都低著個頭,一副千萬不要挑到我的態度,看著就讓人煩。
“你們認為呢?”
太子胤礽一看,大喜過望,這個老十一向跟著老八和自己做對,這次不知道是不是大腦進水了,竟然不知死活的跳了來了。
心裡暗道,就憑你的能力,到時候肯定弄得一團糟,老八也會跟著受牽連。於是站出來說道:“十弟從小心思聰慧,處理練達,如今更是一心為國,這是好事。兒臣認為,應該給十弟一個機會,讓十弟出去鍛鍊鍛鍊,接觸一些實務,以後好為國出力。”
太子一出口,太子一系的官員紛紛出聲贊同。
“十阿哥勇挑重擔,實是認人敬佩!”
“微臣認為十阿哥一心為國,任欽差下江南辦差是合適的!”
“微臣附議...”
...
胤禛一看,自己辛辛苦苦的,就是為了接下這個差事,怎麼能讓老八的人搶了去。心裡一急,當即出來說道:“兒臣也願為父皇分憂,南下江南賑災,望父皇允准!”
八阿哥胤禩一看胤禛出來爭,對九阿哥胤禟使了一個眼色,兩人都出來贊同十阿哥。老八一系的人見風使舵,也異口同聲的贊同派十阿哥下江南。
康熙一看,眾人大多都是贊同十阿哥的,又見胤?眼巴巴的瞧著自己,一副殷切的樣子,心裡有了決斷,讓他試一試也好,實在不行,再派別人。
“十阿哥胤?接旨!”
李言心裡一喜,上前一步,又跪了下來:“兒臣接旨!”
“任十阿哥胤?為欽差,巡視江南!賜御用寶劍一柄,予以臨機專斷之權,處理江南水災一應事務!”
“嗻...兒臣必不負皇阿瑪所託!”
李言接過寶劍,開心不已,終於可以出京了。
京裡就是個事非窩,康熙年老,眾皇子開始爭儲,勾心鬥角拉幫結派的。而李言知道,現在只是康熙四十六年,離這個老頭掛掉,還早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