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問題。
就讓陳仲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了。
但明人不做暗事。
陳仲答道:“無它,餘已破感應。”
孔衍先是一愣,隨即便是苦笑連連。
陳仲真的一點都不客氣,話雖然只說了一半,但孔衍懂了。
這位破了感應,不但壽元增長,而且鬥法之能更強。
此前與大修士爭鬥,陳仲也未必有信心對上任何一人都能贏。
但現在。
陳仲言下之意就是,不管是誰,敢跟那王素同流合汙,他就一劍斬過去!
陳仲和孔衍交談,許多事情都是在不言之中會意的。
旁人聽了也是雲裡霧裡。
但既然知道了桓志和那龍虎大士王素糾纏在一起。
接下來定要商量詳細應對之法。
這就不適合在眾人之前談論了。
二人乾脆將此間事情交給孔蘩露主持,孔衍囑咐了一應細節、罪狀均不可含糊之後,便先行離開。
回到陳仲草廬。
命蘇元明在外把守。
“當年方丈道洲之事後,王素銷聲匿跡,潛藏起來,如今再度現出形跡,我料他是知我將死,故而放出弟子試探。”
陳仲對那王素也可謂知之甚深。
其人狡詐而謹慎,殘忍而果決。
最善於做的,便是吸引他人投效於門下,然後驅使門下弟子做事,自家則躲在幕後收取資材,一旦有事,便拋下弟子,潛藏斂跡,令人追之無及。
陳仲料定,桓志這裡攪合的,一定不是王素本人。
“留下桓志,我等設法從桓志處,順藤摸瓜,尋得那王素弟子,如此方可儘量不去打草驚蛇,待王素自覺安穩,顯出形跡,抓住時機一舉除之!”
當時在檀德臺上,陳仲並沒有做此想。
純粹就是覺得襄公矩所說有理。
桓志暴斃,則蓬萊道洲必定又有許多人為了爭奪君位而掀起戰亂。
可若是桓志不死且失了大志,那麼其內部自然便會開始自相爭鬥,對各地的控制能力更會進一步降低。
有了這樣的機遇,蓬萊道洲民間若有有志之士,便足可以發展壯大,自然將桓志推翻。
若是無有這般志士。
陳仲如今也再不是年輕時,逼著旁人自強自立的儒家修士了。
萬物自然。
做好自己該做的,不做自己不該做的。
恰好,如今又知道了桓志與王素之間的暗中糾葛。
正要一舉兩得,將桓志此人,充分利用。
但是!
陳仲這個計劃有個關鍵性的問題存在。
孔衍道:“子正你突破感應之事,恐怕無需多久,便將傳遍天下,王素豈會自覺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