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孔盛齋送別秋風時(3)(1 / 2)

小說:乾心論道 作者:客笑而還

仙門郡北門外。

秋風乍起。

昨夜一場寒雨,將瀰漫了逾百日的暑氣席捲一空。

道路上眼見得泥濘起來。

好在,陳仲要去武次郡,向北行不久便可以轉走水路,正是先前陳仲與董志張去北海時的淯水西支。

孔衍、蘇元明送出城外十里,水濤聲已然隱隱可聞。

“乍秋風於前路兮,別蘭芷之園圃。”

不能繼續送了。

孔衍開口,吟罷一句,目視陳仲。

陳仲略微沉吟,亦按劍陪和:“撥日月而近濛汜兮,將蕙荏者蘅蕪。”

孔衍繼續:“奈霜白而草黃兮,露將墜以泥塗。”

陳仲:“何慼慼於代序兮,此亦天地之法度。”

孔衍目下一閃:“棄鼓刀而背繩墨兮,將屈心以忍詬。”

陳仲這些天雖然沒有問過孔衍和孔蘩露之間的情況,但只看仙門郡的變化,也知道孔衍必有打算。

卻不知,原來他是選了這樣的方式。

陳仲道:“薋蕭艾以間椒桂兮,獨溷濁於昧幽;其濟吾以白水兮,願酬君於芳洲。”

孔衍笑了,緩緩拱手:“摧長川而蹈墟海兮,更不顧此楊柳;功業竟曾勿忘兮,故人候於高丘。”

“子正,保重!”

“保重!”

互相最後行禮罷,陳仲轉身,帶著許靖,大步離去。

仙門,乃至於蓬萊,短時間內,全都只能拜託給孔衍。

就連徐幹率領北海學宮弟子南下蓋陽,去投叔孫無忌之事,陳仲聽聞,也暫時無力干涉。

世事之繁雜,不是一個人的力量可以撥轉的。

抓大放小,有些事情只能順其自然。

到了河邊,早有孔蘩露命人備下的舟船在等待。

已是走順了的水路,更無什麼意外。

在船上,一直顯得沉默寡言的許靖,將一件信物交給陳仲。

那是陳仲與許萇夜談之後,第二天許萇送來的。

不過送來的時候,陳仲已經開始閉關煉器,所以信物就一直暫由許靖保管。

信物是由一種不知材質,潔白光滑,堪比上等白玉,只是並無潤澤的硬質方片製成。

片上刻著一個很像是上古文字的字。

字的左側似是一個張大嘴巴的人,這個人的右手握著一個下圓上窄的工具,工具下方則是一個形似“搗臼”的字形。

陳仲將信物接過。

說實話,如果不是陳仲曾與許慎相遇,跟著學了不少古時的文字、語言,恐怕真就把這個字當做上古文字了。

事實上,這是許慎仿照上古字形,根據一些零星發現而自造的文字——許。

許慎說,上古之時,許字本是形容民眾勞動時發出的聲音。

上古之民因為皆識大道玄妙,故而造字亦俱威能,真正的上古“許”字若以書符之法寫出來,便是一枚可以施展宏大聲音的符籙。

許慎仿造的“許”字,也有此能為。

只可惜僅僅是聲音大,這未免太過於無用,就連許慎自己,除去鑽研所需,也很少去運用他造的字,畢竟他也只是一名當世的大修士,修為境界有限,造出的字,大抵都與“許”字類似。

“平輿許氏、帶方許氏,皆與召陵許氏同宗?”

陳仲不由發問。

許慎是炎州道召陵郡人。

帶方郡許萇用這樣一件東西做信物,與長州道平輿郡許氏聯絡,他們之間十有八九淵源極深。

許靖見陳仲看了那信物上的文字,沒有問是什麼字,反而直接問起三郡許氏的淵源,不由得心中驚訝,當初就連襄公矩第一次見這“許”字,也曾問過來歷的!

畢竟,上古文字離奇湮滅,而中古以來流傳後世的種種文字,雖說都有上古文字的傳承在其中,但不可否認的是,後世的所有文字都不具備上古文字的玄妙了。

唯有許慎所造,極似上古。

修士見到這些字,不驚喜的幾乎沒有。

除非他們是早就知道內情。

許靖想起來了,檀德臺上,襄公矩曾說過,陳仲隨許叔重學文字。

叔重,正是許慎的字。

許靖再不敢在陳仲面前動什麼小心思了,許慎可是召陵許氏數百年來最為傑出之人,雖說他一心求道,不理俗務,但他若發話,想必召陵許氏絕對言聽計從。

而長州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