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踏風來小兒失機(4)(2 / 2)

小說:乾心論道 作者:客笑而還

關,心齋。

心齋有成則一陽常生。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

這是修行第二次第,嬰寧。

嬰寧得,則已悟法門之路徑。

——隱機而坐,仰天而噓。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修行第三事,坐忘。

身心坐忘,才可得聞“天籟”。

——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不聞天籟夫?

修行第四階,周天煉形。

以小見大,由區域性而整體。

大小在一,掌控由己,便是鎖精禁漏——無物不然、無物不可!

陳仲的指肚,從每一頁上緩緩撫過。

這些,便是他已堅持了數十年的寫照。

他幾乎能夠看到自己,從青年至老年,行至今時的每一步。

呼……

長出一口氣。

陳仲再無猶疑,翻過講述感應境界的那一頁“辨夢”。

曾經無數次翻看至此,後方只是空無一字的書頁上——

果然有了字跡!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陳仲眉頭微皺。

這一頁上,僅有十個字,而在字的下面,則是一副“骷髏圖”?

這是什麼意思?

下一境界的修煉法門?

這就很古怪,陳仲多年來到處拜訪高修,其實並不是對感應之後的修行法門一無所知的。

以傳自先師老子的道家法門而言,連感應,帶著後續,這一修行次第被統歸“元真內景”。

但道家法門在元真內景一關斷絕,除去《道德》、《莊子》,世間再找不到任何一部真正的道家典籍,偏偏這兩部經典,都純是論道,並不涉及具體的修行法門。

當今世上,傳播較為廣泛的,是著寫了《易術》的先師孔子,傳下的儒家法門。

“感應”這一境界,便是來自儒家——感仁應常。

在此之後,儒家法門的三重次第分別是“吟風”、“誦骨”、“正言”,到這裡,便也斷絕了。

而除去儒家法門,當世還有法家道統、陰陽家道統等,但都只餘殘篇。

季漢丞相諸葛亮便是法家翹楚。

刺殺了後漢末帝的修士張角,修行的則是陰陽家法門《太平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