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而開放,卻非要依照人的意志去改變,這能是長久、正確的嗎?
何晏整日談玄,講他的體用之說,近來不知又從何處得了啟發,從他之前的“忘象得意、要言不煩”,更進一步提出“萬物為末,虛無為本”,將體用說之前的“體”的深度與廣度,都大為擴充套件。
如此一來,原本許多認為何晏名過其實的修士,也都不得不開始正視此人。
此刻荀融一句話,卻頗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意思。
虛無為本,而修士之本為道,故而虛無即道,虛無即萬物諸有之本,何晏號稱要以虛無為本,卻在以“春風陣”這等繁複萬分之“末”,追求冬日花開之“妙”,未免有說一套做一套的嫌疑。
孫邕讚歎點頭,便要再問荀融怎樣品評何晏。
還沒來得及問,忽聽旁側有人道:“怪哉怪哉!吾入此園,睹家雞野鵠圍爭粟米,獨不見向日玄鶴所在,原是良禽逐於藩籬,在此揀枝乎?”
孫邕、荀融恍然一驚,有人靠近,他們兩個居然毫無察覺。
抬頭看時。
只見來人身高七尺,身材粗大,而雙耳招風,鼻翻口闊,甚是醜陋。
“公明!”
“管先生!”
見了這人,孫邕、荀融不約而同,行禮問候,絲毫不因其貌醜而有所輕視。
此人正是祖州道陽武郡人,姓管名輅,字公明。
他自小精研先師孔子《易術》,擅長卜算,百算百驗,從無失手,更為令人欽佩的是,他從未修習過任何修行之法,但在其九歲時,夜觀天星,對父母說,他將在加冠之日成為大修士。
然而管氏本非世族,家中根本沒有修行傳承,父母都以為他是小兒戲言。
卻不想,管輅加冠之日,從未修行過的他,於陽武郡學宮,先師孔子像下,當眾成就感應,一日之間名揚天下。
:()乾心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