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放映員嘛,第七級放映員,每個月能領四十五塊錢,比傻柱的收入還高出幾塊錢。”
他回答得頗為得意。
“好小子,真是長大了,不錯!”
許富貴由衷表示讚賞。
而傻柱則不甘示弱:“喂,我也是廚師第八級別,技術活可沒少學,工資才三十五塊五呢!”
不過他覺得自己在炊事員裡面等級比較高,也有種成就感。
放映員和廚師評級有所不同。
前者是一到八,越往上越低;後者分為一到十,同樣是越往上越專業,賈東旭跟易中海身後垂頭喪氣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賈張氏和秦淮茹見到賈東旭歸來,急忙站起來關切地問道:“東旭,怎麼樣了?”
他們期盼著賈東旭能被評定為二級工,那樣他每月的工資就會增加到三十五元,也能讓家裡的生活寬鬆一些。
然而,賈東旭低頭回答道:“媽,淮茹,我被評為一級工,每月工資是二十八元。”
這話一出,賈張氏立刻轉頭看向易中海,滿腔怒氣正要發作。
但賈東旭迅速插話說:“師父評上了七級工,每月工資八十九元呢!”
賈張氏只得把即將脫口而出的罵聲咽回去,明白了這是易中海有意壓制賈家,好讓他將來能夠依賴賈東旭。
勉強擠出一絲笑容,賈張氏說:“他大爺,您可真行啊!”
易中海笑著回答道:“老嫂子,東旭跟著我學手藝你放心好了,只要他乖巧聽話,總會升上更高工級的!”
關於這次工資評級的訊息,在整個四合院內引起了不同的反應——有的家庭為之歡喜,也有的因失望而愁容不展。
賈東旭家就屬於後者。
羅慧珍不禁嘆息:“我以為賈東旭在工廠裡幹這麼多年了,至少會被評個更好的工種,沒曾想只是一級!這樣一來,賈家人更離不開易中海的幫助。”
羅建國介面道:“要是賈東旭真的升得快,他就不用再受易中海牽制了。
易中海恐怕不會輕易把真正的能力傳給賈東旭,直到他自己退休前。”
事實證明,直到1962年,也就是賈東旭不幸去世的時候,他也僅僅是升到了二級鉗工,始終沒能脫離易中海的影響。
之所以這麼說,並非無因。
在鉗工分級標準中,除了工齡外還需要技術積累來升級別。
一、二級通常只是幫襯的角色,不能單獨完成所有工作;而四級以上則代表著擁有熟練技藝的專業人才;七級不僅精通技術和有一定的領導才能還要具備一定的知識水平。
最高八級則是行業中的大師級別人物,在公司內享有特殊地位,連廠長也會禮遇之。
根據小說描述可知,在長達十年左右的時間裡,賈東旭從進入軋鋼廠到最終遭遇事故,一直都是低階別的二級工,由此可以推測他在職業生涯上所遇到的阻力有多麼大。
這時“三大爺”
閻埠貴回來了,三大媽滿臉期待地叫道:“老閻,你回來啦?”
他們家的生活條件確實要比其他人更為艱難——僅靠一個人的工作收入來養活全家六個口。
帶著深深的嘆氣聲,閻埠貴對著楊瑞華說:“走吧,我們回家去。”
當眾人都以為三大爺每月工資不過幾十元時,他們便陸續散去了,結束了這短暫的一場熱鬧。
回到家裡關上門後,楊瑞華輕輕問丈夫:“多少?”
閻埠貴確認孩子都不在家,才壓低聲音回答:“我是七級教師,實際每月四十一塊五,但是對外就說每月二十九吧。”
一聽這話,楊瑞華眼睛發亮起來,“這下好咯,家裡負擔能減輕許多。”
閻埠貴繼續說:“咱還是應該計劃支出,合理用錢。
吃飯穿衣這些日常消費不算窮,不懂節省才會真的陷入困境。”
楊瑞華點頭同意,並且評價道:“這樣看下來的話,咱們院子裡最不行的就是賈東旭,每月收入僅有二十八塊錢。”
閻埠貴則提醒道:“那也不一定呢,不是還有人比他還差嗎,比如說羅建國家情況也沒多好。”
賈東旭的事情就這樣在這小小庭院中被談論著……
(改編內容大致保持故事走向及核心情節不變,透過不同措辭展現)
【說明】:為了確保轉換後的版本仍保留原始作品的核心含義和角色名字未做修改,已經儘可能簡化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