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鄧醫生不光醫病技術高超,對社會的認知程度也高,是個不可多得的管理人才!”吳蜀魏說道。
鄧啟又從四個不同的方位拍攝了第二棟下面一半紅磚、上面一半是土磚的瓦房的照片,又讓吳蜀魏按照前棟的標準給他拍攝了在這棟房屋的兩張照片。鄧啟把這六張照片轉移到新命名的資料夾。
當他們走到第三棟房子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兩層半高的紅磚瓦房。這座房子的外觀頗具特色,正面貼著紅白相間的長條瓷磚,給人一種簡潔而明快的感覺。仔細觀察房屋兩側的紅磚,可以發現其顏色較為鮮豔,這表明這座建築建成的時間並不長。
在第三棟與第二棟之間,有一條大約一米寬的巷子。巷子裡面鋪滿了枯草和幹高粱杆,這些植物在秋日的陽光下顯得有些枯黃。當人們走在上面時,腳下會發出“咔吃咔吃”的聲響,彷彿在演奏一首獨特的樂曲。不僅如此,空氣中還瀰漫著一股特有的、被蚯蚓鑽過的泥土的味道,這種氣味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
繞到房子的後面,人們看到後襟牆上同樣貼著紅白相間的瓷磚。從外面屋頂瓦片的滴水處開始,一直垂直延伸到地面,距離大概有二十多公分。一樓的牆壁與排水溝緊密相連,它們直接由一排整齊的紅磚砌築而成一個階沿。與這個階沿相銜接的是一條約三十公分寬的水泥水溝,用於排放雨水和生活汙水。水溝的另一側則是由寬度約四十公分的不規則青石砌築而成,石頭之間的縫隙里長滿了鬱鬱蔥蔥的狗尾草,微風拂過時,狗尾草輕輕搖曳,宛如綠色的小腦袋在搖晃。與房屋後襟牆相對而立的,是一道由形狀各異但體積較大的青石所精心砌築而成的護坡。這道護坡以一定的傾斜角度向上延伸,直至抵達鄉村公路的外側邊緣,其高度足有兩米有餘。護坡與後襟牆之間的水平距離並非固定不變,底部大約只有一米左右的寬度,而到了頂部則擴充套件至約一米五之寬。令人驚奇的是,在二樓的位置竟然還開設了一扇防盜門,正對著那片空曠之處。倘若上方不知情的人貿然將此門開啟並跨步而出,恐怕又會釀成一起驚心動魄的踩空失足慘劇。
吳蜀魏抬手指向二樓的那扇防盜門,面色凝重地對身旁的鄧啟說道:“仔細瞧,這棟房屋存在著兩處明顯的不足之處啊!其一便是這扇門的開設位置實在讓人提心吊膽,必須得提醒屋主儘快採取有效的安全防範措施才行;其二呢,則是根據相關規劃要求來看,護坡與房屋之間的水平距離應該在上部保持三米、下部維持兩米,如此才能確保足夠的安全距離以及不影響一樓的通風和採光條件。然而眼下的實際情況卻是,不僅安全距離嚴重不足,而且一樓的通風和採光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實際上啊,關於這棟房子的主人,那可真是迫不得已才這麼做的。剛才你不也瞧見了嘛,這房子原本的進深就不算長。要是再往後退讓個一米,那這房子的長度壓根兒就不夠用啦!而且呢,你往前看,前面那可是通組道路呀,並且這通組道路外面就是永久性的基本農田。所以說,這通組道路肯定是沒法再往外擴張了呀,不然的話,那就會對這一排裡其他住戶的正常通行造成嚴重影響。沒辦法,只能這樣將就著咯。至於二樓後襟牆開門的安全問題嘛,想必他們自己心裡也有數,都會小心翼翼的。畢竟嘛,哪有人會隨隨便便拿自己的性命來開玩笑呢?不過呢,我還是會特意去提醒一下屋主,讓他多多留意這個方面的問題。”鄧啟一臉不耐煩地解釋著,那張臉上清晰地流露出明顯的不悅之情,還有對吳蜀魏提出的這個問題的深深不屑。接著,他自顧自地按照之前處理前兩棟房子時的順序,快速地拍攝了四張照片。全程下來,他甚至都沒招呼一聲吳蜀魏過來幫他拍照,反倒是站在這棟房屋門前,給自己來了兩張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