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像一個衛士一樣守護這棟土磚房的安全!(1 / 2)

大家逐棟逐棟檢查東北村七、八組的衛生情況,來到一座豐氏公廳面前,易中天說道:這裡便是當年豐夫子曾經躲避災禍的所在之地啊!遙想往昔歲月,他於我們村莊秘密地組織起了那轟轟烈烈的反清復明運動。在此期間,他不僅逐漸形成了一套獨屬於自己的完整而深邃的思想體系,更是奮筆疾書完成了諸多極具影響力的思想巨著。而且,這位令人敬仰的夫子還親自為我們村裡的豐氏族人撰寫了飽含智慧與期望的家訓。這些珍貴的歷史往事,皆在我們村的豐氏族譜之中有著清晰且詳盡的記錄。

只可惜啊,由於十多年前所進行的那次大規模改建工程,原本由豐夫子居住過的那棟兩層高的土磚房屋,如今已被無情地拆除並改建成了僅僅只有一層的紅磚偏屋。這無疑成為了我們村莊所遭受的最為重大的損失之一!如此一座具有極高文物價值和深厚歷史意義的古老房屋就這樣慘遭拆除,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倍感惋惜。倘若這座房屋至今依然完好無損地矗立於此,那麼毫無疑問,它完全可以被精心打造成我們村莊內一處獨具魅力的熱門旅遊景點呢!

當我們緩緩行至八組的邊緣地帶時,只見豐家河岸邊那堅固的護砌石已然傾倒在了河道之中。湍急的河水奔騰不息,發出陣陣“咚——咚”的巨大聲響,彷彿是在以其獨特的方式向世間眾人傾訴著這條河流所經歷的滄海桑田般的巨大變遷。

在河流的左側岸邊,矗立著一座兩層高的紅磚瓦房。這座房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它孤零零地坐落在那裡,周圍只有一條狹窄到僅容行人透過的小道蜿蜒而過。難以想象當初建造這樣一棟房屋究竟耗費了多少人力和物力!此刻,那扇厚重的大門緊緊關閉著,彷彿將屋內的一切都封鎖在了其中。屋主到底去了哪裡呢?是出門辦事還未歸來,亦或是早已遠赴他鄉打工謀生?望著眼前緊閉的大門,人們不禁心生疑問。不過,當目光移至屋前的禾坪時,可以發現這裡被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只是偶爾會有幾點新鮮的雞糞散落在上面,給這片整潔的地面增添了幾分生活的氣息。與此同時,一隻可愛的小狗正歡快地從大門旁邊的狗洞中進進出出,似乎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與探索的慾望。根據這些跡象判斷,主人很有可能只是短暫外出辦事去了,不久之後便會回來。離開這戶人家後,沿著豐家河那窄窄的河壩小路繼續向東南方向行進。一路上,微風輕拂著臉龐,帶來絲絲涼爽;耳邊不時傳來鳥兒清脆悅耳的歌聲,讓人心情愉悅。

不多久,就來到了東北村的九、十、十一組。穿過灣門前那個波光粼粼的水塘,一幢紅磚砌成的房子赫然映入眼簾。抬頭望去,只見門楣上方龍飛鳳舞地寫著幾個大字——“鄧家上灣公廳”。這座房子顯得極為狹窄,寬度僅僅只有四米而已。它的左側緊緊挨著一間同樣由土磚砌成的房屋,彷彿它們彼此相依為伴。走進公廳,便能立刻感受到歲月在其身上留下的深深痕跡,那斑駁的牆壁、褪色的門窗以及陳舊的擺設,無一不在訴說著它所經歷過的風雨滄桑。

公廳的後方,則矗立著一棟僅有一層的土磚房屋,看上去已經存在了數十個年頭。在距離土磚兩米開外的地方,有一道高達三米以上的土坡,上面生長著許多纖細的小竹子和綠油油的青苔。這些小竹子和青苔宛如忠誠的衛士一般,默默地守護著這棟古老的土磚房,使其免受外界的侵擾。

由於年久失修,土磚房內的光線十分昏暗。陽光只能透過屋頂那些破碎的瓦片,艱難地灑下一絲絲微弱的光亮。藉助這點光亮,可以發現房子的地面早已被厚厚的青苔所覆蓋,彷彿給整個房間鋪上了一層綠色的絨毯。

在屋子的一角,建有一座用泥土砌成的柴火灶。此時,一位弓腰駝背的老人正彎著身子,緩緩地將手中的柴火填入爐灶之中。隨著柴火的燃燒,灶膛裡燃起了熊熊的火光,那溫暖的光芒映照在老人佈滿皺紋的臉龐上,勾勒出一幅寧靜而祥和的畫面。只見老人抬起頭來,朝著我們微微地一笑,那笑容中透露出一種發自內心的安詳與滿足,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這位就是鄧家的太婆易氏啦。就在前面不遠處呢,有一棟兩層高的紅磚瓦房,那可是她兒子的房子喲。時間回到前年的時候呀,她老伴兒不幸離世之後呢,她兒子就想著要把母親接到自己打工的那個地方一起居住,也好方便照顧嘛。可誰知道哇,這老太太性子倔得很吶,說什麼也不願意去。沒辦法呀,兒子只好又提議讓她搬到那棟紅磚瓦房裡住著,畢竟條件要好一些不是?結果您猜怎麼著,這老太太還是不聽啊,她呀,反倒是常常跑到這棟老舊的土磚房子裡頭生火做飯。唉,這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