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蜀魏講解了“蜀”字的結構、筆畫順序以及每個部分所代表的意義。然後,他親自握住吳蜀魏的小手,一筆一劃地帶著他書寫。然而,儘管這一次的教學套路與之前如出一轍,但結果卻並不盡如人意。
吳蜀魏似乎總是難以掌握這個字的寫法,不是筆畫歪歪斜斜,就是結構比例失調。看著自己寫下的那些奇形怪狀的“蜀”字,吳蜀魏不禁有些沮喪。
但吳仁揚並沒有放棄,他不斷鼓勵著吳蜀魏,告訴他只要堅持練習就一定能夠寫好。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們每天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練習寫“蜀”字。一天又一天過去了,吳蜀魏雖然進步緩慢,但始終沒有停止努力。
就這樣,經過了三四天堅持不懈的連續教導,奇蹟終於發生了!當吳蜀魏再次拿起筆時,他發現自己竟然能夠較為流暢地寫出一個標準而漂亮的“蜀”字。那一刻,他的臉上綻放出了無比燦爛的笑容,而一旁的吳仁揚也感到由衷的欣慰和驕傲。
要教會吳蜀魏寫這個複雜的“魏”字,難度可真是不小啊!相比於相對簡單一些的“蜀”字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吳仁揚深知其中的艱難,但他並沒有輕易放棄。
每天,吳仁揚都會抽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指導吳蜀魏練習寫“魏”字。從最基本的筆畫開始,一橫、一豎、一撇、一捺……每一筆都需要反覆地書寫和糾正。有時候,吳蜀魏因為總是寫不好而感到沮喪甚至想要放棄,但吳仁揚總會耐心地鼓勵他,告訴他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成功。
就這樣,一天接著一天過去了,足足經過了十多個日夜的不懈努力,吳蜀魏終於能夠比較熟練地寫出這個“魏”字了!當他第一次完整且正確地寫下自己名字中的最後一個字時,臉上露出了無比自豪和開心的笑容。
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透過這段時間的刻苦學習,吳蜀魏不僅學會了寫“魏”字,更是成為了一個真正會寫自己名字的孩子。這一刻,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變得那麼值得。
然後,吳仁揚懷著滿心的期待與耐心,開始手把手地教導吳蜀魏如何運用自己那稚嫩的手指頭來數數,目標直指那令人矚目的數字 100 。對於年幼的吳蜀魏來說,這無疑是一項艱鉅而充滿挑戰的任務,但他卻展現出了驚人的毅力和求知慾。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吳蜀魏全神貫注地投入到這個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反覆練習的數數學習中。他的小手不斷地屈伸著,嘴裡唸唸有詞,努力記住每一個數字所對應的手指動作。經過數日堅持不懈的努力,吳蜀魏終於成功地掌握了這項技能,可以流暢地從一數到一百。
看到孩子取得如此顯著的進步,吳仁揚心中滿是欣慰,但他知道,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緊接著,他又馬不停蹄地開啟了新的教學篇章——教授吳蜀魏五十以內的加減法。然而,相比於單純的數數,加減法要複雜得多,尤其是對於還處於懵懂階段的吳蜀魏而言,那些抽象的數字運算簡直如同天書一般難以理解。
果不其然,在最初嘗試做加減法的時候,吳蜀魏常常出錯,不是漏算了進位,就是搞混了減數和被減數。面對這樣的情況,吳仁揚並沒有絲毫的氣餒或責備,而是絞盡腦汁地思考著解決辦法。
最終,他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吳仁揚在家裡四處翻找,尋來了一把高粱杆。他精心挑選出一些粗細均勻且長度大致相同的高粱杆,將它們裁剪成大約十公分長的小段。接著,他又找出一根縫衣服用的細線,小心翼翼地把這些高粱杆子逐個串聯起來。就這樣,一串簡易但實用的“算籌”便製作完成了。
從此以後,每當吳蜀魏進行加減法練習時,這串特殊的高粱杆就成為了他最得力的工具。他可以透過移動和組合這些高粱杆,直觀地感受數字之間的加減關係,從而逐漸加深對加減法運算的理解。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和訓練中,吳蜀魏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犯錯的次數越來越少,解題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終於,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刻苦鑽研和不懈努力,吳蜀魏已經能夠遊刃有餘地應對五十以內的加減法問題,並且準確率極高。
而在這段漫長的學習歷程中,吳蜀魏不僅在數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同時也在文化知識上有所斬獲。曾經那個大字不識一個的毛頭小孩,如今已然蛻變成了一個粗通文字、能夠熟練進行簡單加減法運算的幼童。看著孩子日益成長和進步,吳仁揚感到無比自豪和滿足。
為了能夠有效地培養吳蜀魏的膽量,並進一步激發他對於數學應用知識的濃厚學習興趣,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