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這裡和破爛裝置鬥智鬥勇。”
他的話雖然輕鬆,但內心的疲憊卻無法掩飾。
自從成功修復量子波動能源中樞後,他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整理和最佳化技術資料上。
他知道,藍星能否在短時間內利用這些技術,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傳輸的資料是否足夠清晰和完整。
“就當我是一顆螺絲釘吧,卡在這裡,不能掉,也不能斷。”葉暗歎了口氣,繼續投入到工作中。
儘管孤獨和疲憊時常襲來,但他從未想過放棄。
他知道,自己在垃圾星上的每一分努力,都是為了藍星的未來,也是為了那一絲可能的迴歸希望。
藍星的科研團隊正如火如荼地將葉暗傳輸的技術轉化為實際成果,而藍星社會的各個領域也逐漸感受到這些新技術帶來的變化。
能源供應的逐步恢復讓許多停擺的專案重見曙光,而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便是航天領域的重啟。
在藍星北部一片荒涼的工業區內,一座全新的VpEc能源站正在試執行。
這是藍星曆史上第一座基於葉暗技術建造的能源裝置,也是藍星走向技術復興的起點之一。
站長卡洛斯站在主控制室裡,盯著眼前的螢幕,監控裝置的每一個細節。
能量資料穩定上升,轉化效率達到了78%,比實驗室的初步模型又提高了6個百分點。
“這效率真是奇蹟!”卡洛斯喃喃道,眼中滿是驚歎。
他的助手萊娜一邊調整資料引數,一邊彙報:“如果按照這個效率,預計整座能源站可以為北部區域供應至少60%的電力需求。這還只是第一階段,如果進一步最佳化,或許可以完全覆蓋!”
卡洛斯點了點頭,隨即轉向團隊說道:“但我們不能自滿。葉暗傳來的技術遠遠超出我們的認知,我們只是剛剛開始吃透它的一部分。現在的一切,還只是個開始。”
能源站的啟動引發了全國範圍內的關注,各大媒體紛紛報道這一突破性的成果,而普通民眾的生活也因此逐漸恢復了活力。
北部一座小鎮上,居民們第一次在夜晚重新看到了穩定的電燈光芒,街道上的燈柱也再次點亮。一位老人望著明亮的夜空,激動地說道:“這是多年來第一次,我看到燈火比星星還亮。”
孩子們在街頭歡呼雀躍,工廠重新開工,停滯的列車線路也開始恢復執行。
儘管距離徹底擺脫能源危機還有很長的路,但人們已經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與此同時,藍星的航天局內,太空電梯的專案進入了關鍵的推進階段。局長雷洛親自主持了一場內部會議,討論如何利用葉暗提供的技術克服現有的技術難題。
“材料問題依然是我們的瓶頸。”一名工程師在會議上提出,“我們嘗試用葉暗提到的‘量子編織金屬’技術進行合成,但由於缺少核心生產裝置,目前的樣本強度還不足以支援電梯的主索結構。”
另一名資深工程師接話:“或許我們可以採取分散式結構,用多條承重索代替單一的主索。雖然會增加建設難度,但至少可以在現有條件下開始搭建基礎部分。”
“這是個可行的辦法。”雷洛點了點頭,“但這只是解決了材料問題,能源方面呢?太空電梯的執行需要一個穩定的高效能源源,現有的核聚變技術顯然無法滿足需求。”
“我們可以嘗試將VpEc能源技術應用於電梯的動力系統,”一位年輕的工程師提議,“目前該能源裝置已經穩定執行,如果將其小型化並最佳化設計,或許能夠提供足夠的能量。”
這個提議讓會議室內的人們眼前一亮。雖然這個方案依然存在許多未知的風險,但至少為專案的推進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方向。
最終,會議決定立刻著手搭建太空電梯的地面基礎部分,同時進行VpEc能源裝置的小型化研究。
然而,在垃圾星上,葉暗卻並未感受到這些變化。他依舊孤獨地生活在避難所中,日復一日地整理著科技資料,修復著那些殘破的裝置。
他並不知道,自己傳回的技術已經在藍星掀起了一場科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