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場干擾,無法識別目標物質。
葉暗不得不親自出馬,用修復能力手動調整飛船的電磁干擾模組,最終成功拆解了飛船的部分外殼,將其作為金屬儲備運回避難所。
經過三天的努力,葉暗終於清理出了一個半徑500米的區域。
這裡曾是一片廢棄的機械獸工廠,但現在已經被完全改造成了平坦的空地。他決定在這裡建造第一個生態圈核心——空氣淨化模組。
他從撿來的物資中找出了一臺廢棄的“光合作用模擬器”,這臺裝置曾被用於宇宙飛船的生態艙系統,但由於部件老化,它已經無法正常執行。
葉暗開始對其進行全面檢查,發現能量轉換模組損壞嚴重,需要替換核心部件。
“還好早就從廢料中拆解了一些備用能源模組。”葉暗找到了一塊完好無損的核電池,並將其嵌入裝置核心。經過幾個小時的調整,裝置終於重新啟動。
空氣淨化模組被安裝在生態圈中央,啟動後,能夠過濾空氣中的毒氣,並將過濾後的氧氣儲存在高壓容器中。
葉暗站在裝置旁,看著螢幕上顯示的氧氣濃度逐漸上升,心中鬆了一口氣。
“總算邁出了第一步。”
接下來是水迴圈模組的建設。葉暗透過信標掃描到附近地下有一處水源,但水質嚴重受汙染,必須進行提純。
他找到了一臺廢棄的“液體重組器”,這是一種能夠快速分離雜質的高科技裝置,但由於年代久遠,內部管道幾乎全部堵塞。
葉暗花了整整一天時間,用修復能力逐一清理管道,並替換了幾個破損的過濾器。
裝置修復完成後,他將地下水抽取到液體重組器中,啟動提純程式,看到清澈的水流緩緩流出時,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為了避免水迴圈系統出現故障,葉暗又製造了一臺專門的維護機器人,負責定期檢查裝置狀態,並處理管道中的雜質。
生態圈的最後一步是植物種植。葉暗在避難所找到了一些耐旱作物的種子,這些作物被設計為可以在惡劣環境中生長,但依然需要適合的溫溼度條件。
他搭建了一座簡易的溫室,將空氣淨化模組和水迴圈系統的輸出接入溫室內部,創造出一個小型的種植環境。
“希望這些種子能活下來。”葉暗將種子種入土壤,小心地澆上第一滴清水。他站在溫室外,靜靜地看著那些微小的生命,等待它們的發芽。
經過連續幾天的高強度工作,葉暗終於讓這片廢墟有了一絲生機的跡象。
空氣淨化模組、初步的水迴圈系統,以及溫室內剛剛種下的種子——這一切雖然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在葉暗眼中,它們象徵著希望的開始。
“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迴圈系統,僅靠這些遠遠不夠。”他坐在避難所簡陋的控制室裡,目光凝視著螢幕上顯示的生態圈狀態。
氧氣濃度的提升很有限,水迴圈系統雖然能產出少量純淨水,但供給規模過於有限,而種植作物的生長速度還完全無法評估。
這些問題,迫使葉暗不得不規劃下一步行動。
葉暗調出當前資源儲備清單,清晰的資料顯示,現有的可用資源已經不足以支撐他擴大生態圈的規模。
當前核電池供能,僅能維持空氣淨化模組執行30天。可用高純度金屬庫存也不足200噸,僅夠建造兩座新設施。日均淨化水量更是僅為3000升,尚不足支撐一個小型農場的灌溉需求。
“我需要更多的能源和資源。”葉暗低聲喃喃著。
他的目光轉向了不遠處一片機械廢料的堆積區,那是一座廢棄的能源工廠,內部可能藏有他所需的高能量裝置。
他迅速設計了一項計劃,決定前往廢棄工廠探索,尋找新的能源來源和更多可用資源,同時檢驗藍星技術支援的機器人在複雜環境下的表現。
次日清晨,葉暗帶著四臺清理機器人和兩臺回收機器人,駕駛著他改造過的偵查球離開了避難所,向廢棄工廠進發。
這片工廠距離避難所約五公里,曾經是垃圾星上一個自動化的能源回收基地,但在被遺棄後,整個工廠的核心裝置幾乎被損毀,大量化學汙染物洩漏,將工廠變成了一片危險區域。
抵達工廠後,葉暗立刻啟用信標的掃描功能,試圖鎖定可用資源的位置。
然而,當訊號覆蓋工廠區域時,面板上彈出了大量警告資訊:
“檢測到高強度化學汙染。建議穿戴防護裝備。”
“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