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餘波未散,避難所內的生產線卻從未停止運轉。
戰鬥的勝利並未讓葉暗感到輕鬆,反而讓他意識到,AI的反擊將會更加兇猛。
葉暗站在中央控制檯前,快速檢索戰鬥資料,面板上跳出機械獸的核心結構分析報告。
【戰鬥資料分析】
- 敵方機型新增記錄:大型機械獸·多足型,裝甲厚度提升30%,攜帶高能鐳射炮,耐信標干擾能力顯著增強。
- AI反制訊號強度:達到信標當前最大幹擾範圍的上限,建議提升信標頻率輸出。
- 現有戰鬥力評估:機器人軍團在正面作戰中仍佔優勢,但缺乏高機動性重火力單位。
葉暗盯著這份報告,眉頭微皺,隨即開啟了藍星提供的科技圖紙。
他的目光掃過一系列高階武器平臺設計,最終停留在那一堆關於“戰鬥機甲”的方案上。
“到了讓這東西登場的時候了。”他低聲說道,眼中閃過一抹冷光。
葉暗快速調出機甲的核心設計資料,將其與垃圾星迴收的材料和現有的技術資源進行比對,隨後在生產系統上制定了生產計劃。
【戰鬥機甲:代號“曙光”】
【基本引數】
- 高度:7.5米
- 重量:23噸(裝備後)
- 動力來源:高密度能量晶體驅動核心
- 材質:奈米複合裝甲,抗能量武器能力提升50%
【武器系統】
- 主武器:雙聯裝高能粒子炮(胸部)
- 輸出功率:單次射擊可擊穿50厘米厚的合金裝甲
- 冷卻時間:5秒
- 副武器:脈衝刃(雙臂可展開)
- 材質:等離子高頻振盪金屬,適合近戰撕裂敵方裝甲
- 輔助武器:肩部導彈發射器(裝載6枚高爆導彈)
【防禦系統】
- 主動護盾:覆蓋機甲全身,可抵禦兩次大型機械獸的高能鐳射炮攻擊
- 能量擴散裝置:分散高強度能量攻擊,減少對駕駛艙的衝擊
【機動性】
- 裝備噴射推進器,可實現短距離跳躍和高速位移
- 地面最高行駛速度:每小時80公里
【作業系統】
- 主腦:藍星高智慧戰鬥輔助系統“智光”,可進行戰鬥預測與實時調整
- 人機同步率:95%,駕駛員與機甲共享視覺與感知
葉暗將設計圖快速校對後,整合進避難所的生產線系統。
【機甲“曙光”預計生產完成時間:18小時】
“時間不算長,但足夠讓我補充其他戰鬥單位。”葉暗鬆了口氣,轉身開始規劃機器人的補充計劃。
在葉暗的指令下,避難所內的生產線再次進入滿負荷狀態。
滾燙的金屬液體被注入模具,閃亮的零件被機械臂高速拼裝,一臺臺新的戰鬥單位逐漸成型。
【新增生產計劃】
1. 戰鬥機器人(常規型):20臺
- 配備改良版粒子炮,輸出功率提升10%
- 增強耐久性,適應長時間作戰
2. 【重灌型機器人(強化版)】:4臺
- 裝甲升級為雙層複合金屬,防禦力提升30%
- 新增近戰武器“震盪錘”,用於對抗高威脅目標
3. 【維修型機器人】:3臺
- 增強小型護盾發生器的覆蓋範圍,可同時修復兩臺機器人
葉暗目光堅定地盯著生產進度條,儘管每一臺機器人的製造都需要消耗大量資源,但他毫不猶豫地將庫存材料投入其中。
他知道,這是一場賭上避難所生存的戰鬥,絕不能有絲毫懈怠。
與此同時,葉暗也沒有放鬆對信標的最佳化。
他將機械獸的核心資料與信標控制模組結合,嘗試解鎖更多功能,尤其是提升干擾範圍和持續時間。
【信標強化更新】
- 干擾範圍擴充套件至20公里
- 新增短時“控制模式”:可完全接管小型機械獸,指揮其進行簡單作戰或偵查任務
- 能量效率最佳化:減少對避難所能源的消耗
當強化完成後,葉暗立刻測試了新的功能。他調出一隻未被摧毀的小型機械獸核心,透過信標直接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