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疏忽就可能讓一切功虧一簣。”葉暗感慨道,這次故障讓他更加重視系統的日常維護工作。
垃圾星極端的天氣環境始終是生態圈的一大威脅,特別是暴風與酸雨的侵襲,會對溫室和裝置造成不可逆的損壞。
葉暗決定用回收的金屬材料搭建一座簡易的防護屏障,為生態圈提供基礎的物理保護。
在藍星支援的機器人協助下,葉暗設計了一種模組化的屏障結構,每塊金屬板都可以獨立安裝,方便未來擴建。
屏障的頂部還安裝了一套排水系統,用於收集雨水,並將其送入水迴圈系統中處理。
經過兩天的施工,第一座覆蓋生態圈的防護屏障終於完成。葉暗站在屏障下,看著頭頂的金屬結構,感到一陣安心。
隨著溫室區的擴建、水迴圈系統的升級,以及防護屏障的建成,葉暗的生態圈終於從原本的小型試驗區擴充套件到了一個具備多功能模組的獨立系統。
他走進溫室,發現幾天前種下的作物已經開始發芽,嫩綠色的幼苗在燈光下顯得格外鮮活。這是他第一次在垃圾星上感受到生命的脈動。
溫室內的新生命讓葉暗稍微放下了緊繃的神經。他俯下身,用手輕輕撥開土壤檢查種子的生長情況。
生機勃勃的嫩芽代表著他的努力並非徒勞,但僅僅一個溫室顯然不足以支撐未來的星球改造計劃。
“目前的系統運轉還算平穩,但這只是一個開始。”葉暗看向遠處的廢墟,那些堆積如山的垃圾與殘骸似乎在嘲笑他所做的努力。
溫室的擴充套件不僅僅是簡單地增加種植面積,還需要更多精細化的管理。
葉暗坐回避難所的控制室,開啟溫室監控介面。他逐一檢視了溫室內的環境引數:
- 溫度:白天保持在25°c,夜晚20°c,基本穩定。
- 溼度:60%,稍微偏低,需要進一步調整。
- 光照:燈光模擬太陽光譜,但分佈不均勻,部分割槽域光線不足。
- 土壤:土壤的養分水平較低,需要定期補充。
“光照和養分是下一個需要解決的難題。”葉暗開始設計新的調整方案。
他首先調取了溫室燈光系統的模型,並對光源的分佈進行了重新規劃。
他在溫室頂部增設分散式燈光模組,確保每一株作物都能均勻地接受光照。利用反光板將多餘的光線反射回植物葉片,提升光利用率。
葉暗親自登上腳手架,將回收的廢舊燈具改造成分散式燈光模組,並手動調整了燈光角度。當燈光均勻灑在溫室內時,他滿意地點了點頭。
隨後,他又開始製作有機肥料。他將水迴圈系統提取的有機物殘渣與溫室內的廢棄植物混合,透過一臺小型發酵裝置製成了一批肥料。這些肥料被均勻撒入土壤中,為植物提供了急需的養分。
能源一直是葉暗擴充套件生態圈的最大限制。雖然核反應堆提供了基礎的穩定能量,但隨著生態圈的不斷擴充套件,能源分配的壓力逐漸顯現。
葉暗意識到,單靠核能並不足以滿足未來的需求,他需要尋找額外的能源來源。
葉暗透過信標掃描到避難所附近的一處地熱異常區,猜測地下可能有一處活躍的地熱能源。他帶著採礦機器人前往探測,果然在地下發現了高溫的地熱蒸汽。
他修復了一臺廢棄的熱能轉換裝置,將地熱蒸汽引入裝置中,轉化為可用電能。地熱發電雖然效率較低,但足以彌補溫室和水迴圈系統的額外能耗。
垃圾星的天氣一直是生態圈的最大威脅,雖然葉暗已經搭建了簡易的防護屏障,但在最近的一次酸雨中,屏障的金屬表面被嚴重腐蝕,導致部分雨水滲透進了溫室區。
葉暗意識到,防護屏障需要更高強度的材料。他開始從之前回收的廢棄飛船中尋找更加耐腐蝕的金屬,並重新設計了屏障的結構。
他在外層使用耐腐蝕金屬板,內層覆蓋一層高分子塗層,進一步阻擋酸雨侵蝕。將之前的排水管道加裝了過濾模組,確保收集的雨水在進入水迴圈系統前被淨化。
新的屏障結構建成後,葉暗特意測試了一次模擬酸雨,結果顯示屏障完全抵禦了腐蝕,並有效收集了雨水。他終於鬆了一口氣。
經過多天的調整與擴建,葉暗的生態圈已經從一個簡單的小型試驗區,發展成為了一個初具規模的迴圈系統。
在擴建完成的第三天,溫室內的第一批速生作物終於成熟。
葉暗走進溫室,看到幾株綠色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