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站在柏油路上,吹著涼爽的夜風,點燃了一支菸。
看到車燈閃起,在柏油路左側開了空間門,開啟手電不停地閃爍。
大巴停了下來,司機跳下車,開啟大巴兩側的車門,率先把堵在門口的行李箱搬下來。
韓春明率先下來,緊隨其後的女人和韓春明長得有點像,韓家的二姐韓春燕,一直打理韓家的建築公司,看起來都七十歲了。
何雨柱撓撓腦袋:“裡面啥條件,讓您姐去吃苦,您好意思呀?”
“這麼大的事,得有合適的人跟進。”韓春明指指後面搬行李的男男女女,“我農業大學的老朋友,先做檢測,再做規劃,後面是打房屋基礎的工人。”
靠譜的人做事就是不一樣。
何雨柱暗暗慶幸,沒找錯合作伙伴。
他並沒有要求規劃山地的樹木,韓春明想到了,也做到了。
大巴後面還有五輛貨車,有小型發電機,農業專家的儀器,有建築工人的工具,還配備了三輛電動車。
在空間門口報了口令,提著大包小包逐個進入了空間。
“你這多少人呀?”何雨柱開始擔心。
“放心,你給的數,我一個都不敢浪費。”韓春明抽出一支菸,遞給他。
煙霧繚繞。
何雨柱看著頭頂上的啟明星,幻想1943年的星空,不知蘇鳳清會不會喜歡燦爛的星空。
搬完儀器已是半夜三點鐘,何雨柱和韓春明坐著大巴回到四九城,分手時,何雨柱提醒他:
“我工作時不帶手機,等我回來,會和你聯絡。”
“明白,回見。”韓春明和他愉快地道別,走了兩步,又叫住他:
“謝謝你讓愛蘇種蘋果樹。”
啊!
這值得謝麼?
韓春明笑一笑:“對普通工作有了體驗,有了理解,很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