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者,其肉脆、血少、氣弱,刺此者,以毫針,淺刺而疾髮針,日再可也。’”
黃帝又想到了小寶寶,問:“那給嬰兒扎針咋弄呢?”
伯高說:“嬰兒啊,肉嫩得像豆腐,血少氣也弱,給他們扎針,得用很細的針,淺淺地扎,快速拔針,一天扎兩次就行。”
這嬰兒的身體就像嬌嫩的小花,衛氣和氣血都還很弱小,治療的時候就得小心翼翼,像呵護小花一樣,用最輕柔的方式來處理衛氣失常的問題。
“黃帝曰:‘臨深決水奈何?’伯高曰:‘血清氣濁,疾瀉之,則氣竭焉。’黃帝曰:‘循掘決衝奈何?’伯高曰:‘血濁氣澀,疾瀉之,則經可通也。’”
黃帝又用比喻來問治療的事兒:“這治病就像挖開深潭放水,要是血清氣濁,該咋辦呢?”
伯高說:“要是血清氣濁,快速瀉氣的話,氣就會耗盡啦。”
黃帝又問:“那要是像順著水道挖開堤壩排水呢?”
伯高說:“要是血濁氣澀,快速瀉一下,經絡就能通啦。”
您看,這用比喻來解釋治療方法,就像在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把身體裡的氣血和衛氣比作水,不同的情況就像不同的水流狀態,得用不同的方法來疏導,讓身體裡的“水流”順暢,衛氣恢復正常,身體這座“城堡”才能固若金湯。
從《靈樞·衛氣失常》裡咱們能看出來,這衛氣失常就像身體裡一場複雜的“戲劇”,不同的角色(肥瘦老小)、不同的情節(各種病症),都得咱們細細琢磨。咱們得像個聰明的導演,瞭解每個“演員”(身體各部分)的特點,用合適的“劇本”(治療方法),讓這場“戲劇”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把衛氣失常的問題解決好,讓咱們的身體一直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唱著“健康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