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也結實,就算天氣特別冷,也能扛得住。可您說的好像不是這樣,為啥呢?”
岐伯解釋道:“黃帝呀,您說的這些是身體正常的氣執行產生的現象。要是心裡老是擔驚受怕、思慮過度,就會傷了神。神一受傷,人就容易恐懼,然後氣血就像脫韁的野馬,到處亂流。要是悲哀過度,就像把生命的源頭給切斷了,影響生機。高興過頭,神氣就會散漫,收不住。憂愁起來,氣就像被堵住了,沒法正常流通。一生氣,腦子就像被迷霧遮住,不清醒了。恐懼的時候,神氣就像受驚的小鳥,到處亂飛,收不回來。”
您瞧瞧,這情緒就像身體裡的“炸彈”,喜怒不節,就相當於在身體城堡裡亂點炸彈,把身體的正常秩序炸得稀巴爛,疾病也就跟著找上門了。
疾病的“成長之路”
“黃帝曰:‘善。餘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洩,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洩,故氣上矣。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悲則心繫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炅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洩,故氣洩。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黃帝恍然大悟:“說得太對啦!我知道了,各種疾病都是因為氣的變化產生的。發怒的時候氣往上衝,高興的時候氣就緩和,悲傷的時候氣就消散,恐懼的時候氣往下沉,寒冷的時候氣就收縮,炎熱的時候氣就外洩,受驚的時候氣就紊亂,勞累的時候氣就消耗,思慮的時候氣就鬱結。這九種氣的變化不一樣,都會生出啥病呢?”
岐伯一一解答:“發怒的時候,氣往上逆行,嚴重的話會吐血,還會拉肚子,所以說氣往上啦。高興的時候,氣平和,心情舒暢,氣血執行通暢,所以氣就緩和。悲傷的時候,心臟周圍的脈絡都揪起來了,肺葉也跟著上舉,這樣上焦就不通暢,氣血沒辦法散開,熱氣就鬱積在裡面,氣就消散啦。恐懼的時候,腎精往後縮,上焦就閉塞,氣沒辦法透過,只能往下走,下焦就會脹滿,氣就沒法正常執行咯。寒冷的時候,面板的毛孔就像關上了門,氣沒辦法通行,所以氣就收縮。炎熱的時候,毛孔開啟,氣血通暢,汗就大量流出來,氣也就跟著外洩。受驚的時候,心就像沒了依靠,神也不知道該去哪兒,思緒也亂了,所以氣就紊亂。勞累的時候,大口喘氣,汗也出來了,內外的氣都跑出去了,所以氣就消耗。思慮的時候,心思都集中在一件事上,神也定在那兒,正氣就停留在一處,沒辦法流通,所以氣就鬱結。”
您看,這疾病從開始入侵,到在身體裡“成長壯大”,和身體裡氣的變化緊密相關。就像一場身體裡的“正邪大戰”,咱們得小心那些會擾亂氣的因素,別讓疾病在身體裡“佔山為王”。
從《靈樞·百病始生》裡咱們能明白,疾病就像一群狡猾又調皮的“小怪獸”,從外部的風雨寒暑,到內部的情緒波動,它們總能找到機會在身體裡搗亂。咱們得像精明的“城堡守護者”,時刻警惕,增強身體的抵抗力,調節好情緒,別給這些“小怪獸”可乘之機。這樣,咱們身體這座城堡才能一直堅固,咱們也能健健康康地享受生活。老祖宗在這篇裡講的這些道理,就像一把把鑰匙,能幫咱們開啟了解疾病的大門,更好地守護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