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駕前訴冤情(1 / 2)

李世民騎馬在前,薛仁貴跨上雕鞍後面保駕,一路往三江越虎城而去。

李世民說道:

“前日那些番兵圍困過來,共有數十餘萬之眾,把越虎城團團圍住,有二十餘天難以破番解圍,正在著急,幸虧中原來了一班小爵主殺退番兵,安然無事。寡人慾往郊外打圍,奈眾王兄不許朕出獵,故而沒有一人隨朕。此來不想在此遇著了蓋蘇文,險些性命不保,全虧小王兄相救,其功非小,到城自有加封。”

恭仁貴道:“謝我皇萬歲萬萬歲!”

到了一個三叉路口,李世民扣馬立住,認不得去路。

此時前面來了四五騎馬,前邊軍師徐茂公領頭,元帥尉遲恭、程咬金、秦懷玉帶下三千唐甲馬、八百御林軍迎接龍駕。

見了李世民,徐茂公跳下馬來,俯伏道旁叫聲:

“陛下受驚了,臣該萬死萬罪。”

李世民說:

“啊唷,好個刁滑道人,怎麼哄朕出來,幾乎送朕性命?”

徐茂公說:

“陛下,臣怎敢送萬歲性命?若不見蓋蘇文,怎麼得遇應夢賢臣?”

李世民說:

“話雖只如此,幸虧有小王兄來得湊巧,救了寡人,若遲了一刻,朕獻了血表,君臣怎能還得再相會?”

徐茂公說:

“臣陰陽有準,算定在此,若沒有薛仁貴相救,我們領兵也早來了。今知我王不認得路道,所以到此相接。”

李世民道:“既然如此,快領寡人回城去吧。”

徐茂公領旨,眾臣前面引路,李世民降旨,薛仁貴與聖駕並馬相行。

一路行來,到了三江越虎城,進入城中,把城門緊閉。

一同到銀鑾殿上,李世民身登龍位,兩班文武站立,薛仁貴俯伏塵埃啟奏道:

“陛下龍駕在上,臣有冤情細奏我皇得知。”

李世民說:“小王兄,奏上來。”

薛仁貴說:

“臣幼出身在山西絳州龍門縣大王莊窮苦破窯中,若不相遇王茂生夫妻結為手足,承他照管養膳破窯,怎能使我每日間學成武藝,習練得本事高強,思想幹功立業,顯宗耀祖,以報恩哥恩嫂。

只是苦於無盤纏投軍,因此同柳氏苦度在寒窯。那年先鋒大老爺張士貴奉我皇聖旨,到山西龍門縣招兵買馬。幸好有同窗朋友,名喚周青贈我盤費,相同到龍門縣投軍。哪知張爺只用了周青,道小臣有犯他諱字;再次投軍,又說臣穿白著素,對軍營不利,仍逐出轅門;第三遭,得了這位老千歲的金披令箭,張爺無奈,只得把小臣招來權用。

他說,我張爺有好生之德,所以不用,放你生路,你偏生屢次撞入網來,叫我也實難救你。我豈只是在此招兵買馬?只是因皇上做了一夢,夢見小臣不法,欲奪帝王之位,說贈有什麼四句詩之事。”

李世民說道:

“有的,小王兄,聽下這四句詩就該明白了。”

薛仁貴說:

“陛下,他對小臣講了四句詩:‘家住遙遙一點紅,飄飄四下影無蹤,三歲孩童千兩價,生心必定做金龍。’,故爾軍師詳出一點紅是絳州地方,有薛仁貴謀叛之心,因此在山西查訪,拿來解京處決。所以小臣怕得緊,情願為火頭軍,隱姓埋名仁貴二字,他說立得三大功勞,保奏我皇恕罪。我立了多多少少的功,奈陛下不肯饒恕,沒有出頭日子。知道是張爺流言冒功,又不知道陛下是否真知曉此事。”

李世民聽完大怒,說道:

“原來有此曲折,故你難以明白。寡人此夢就如剛才在海灘上逼寫血表遇王兄救朕一樣的模樣,就是王兄贈我四句詩,‘家住遙遙一點紅,飄飄四下影無蹤,三歲孩童千兩價,保皇跨海去徵東。’,原本只為尋得小王兄一人,故而特意差遣張士貴前往龍門縣招兵買馬,同時著重吩咐他仔細查訪,定要將王兄找尋出來,好讓其領帥印、督率兵馬,只盼著小王兄能早日現身,統帥大軍,成就一番功業。哪知張士貴奸惡多端,在朕面前只說沒有姓薛的,反把第四句改成什麼‘生心必定做金龍’,又縱容何宗憲混帳冒功!”

尉遲恭上前叫聲道:

“小將軍,那日本帥被番將起解往建都,想來一定是你救我的了?”

薛仁貴說:“不敢居功,是末將所救的。”

尉遲恭說:

“為何?我就知道是你,本帥還要問你,前日在鳳凰山腳下,把本帥扯了一跤,又在山神廟翻本帥一跤飛跑而去,為什麼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