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班師回朝,張士貴辯功勞(1 / 2)

大元帥薛仁貴,引領著大隊人馬,踏上歸程。

隊伍浩浩蕩蕩,威風凜凜,後有程咬金、尉遲恭、徐茂公三人,緊緊護衛著龍駕,沉穩威嚴。

羅通、秦懷玉、尉遲寶林、尉遲寶慶、程鐵牛、段林諸位豪傑,各司其職,掌管著五營四哨,令行禁止。

前後左右各營軍卒,個個精神抖擻,將隊伍排列得整整齊齊,三聲炮響,大軍就此辭別三江越虎城。

一路上,旗幡烈烈迎風招展,號帶飄飄氣勢如虹,軍士們齊聲吶喊,聲震雲霄,馬蹄翻卷,揚起漫天沙塵,大軍出東遼邊界。

朝行暮宿,餓了便食,渴了即飲,如此在路途上奔波,終是抵達中原山東登州府。

地方官員聽聞訊息,匆忙籌備,恭迎天子御駕,大軍遂在登州城內紮營安歇。

緊接著,連發三匹快馬,如流星趕月般向著大唐長安疾馳而去,報送喜訊。

幼主殿下千歲李治與丞相魏徵接報後,即刻傳旨巡城都御史,命其張貼告示,遍掛京師,好使百姓們都能知曉這一重大訊息。

朝廷大軍擇定吉日,離開山東,一路穿州過府,所到之處,百姓們自發地擺上香花燈燭,夾道迎送,感恩戴德,盼望著王師早日回朝。

不消三日,大軍已然抵達京師長安。

元帥薛仁貴一聲令下,大小三軍在城外教場整齊屯紮,隨後,偏正諸將與朝廷一同進入光大門。

但見城中百姓,家家戶戶高懸門閂,卻又門窗大開,掛燈結綵,鑼鼓喧天,熱鬧非凡,滿是歡慶之景。

文武衙門紛紛搭臺唱戲,頌揚朝廷聖德,感恩太平盛世。

殿下李治,與魏徵一同步出午門,恭迎聖上回宮。

聖上李世民穩步登上金鑾殿,龍椅端坐,龍威赫赫。

先是殿下李治上前朝拜,行君臣大禮,隨後魏徵朝拜,高呼萬歲,山呼之聲,響徹殿堂。

緊接著,三閣、六部、九卿以及一眾文武大臣,依次上前朝參,井然有序,盡顯朝堂威嚴。

朝參完畢,大元帥薛仁貴俯伏在金鑾殿階下,高聲奏道:

“陛下龍駕在上,臣薛禮朝見,願我皇萬歲萬萬歲。”

李世民和顏悅色,說道:“王兄平身。”

此時,周青、薛先圖、王心鶴、李慶先、姜興霸、周文、周武、王心溪八位總兵,齊刷刷地跪於金階之上,一同朝賀,山呼萬歲。

朝賀之禮既畢,天子傳旨,宰殺牛羊,命元帥帶領眾將重回外教場,舉行莊重儀式,祭奠太平旗纛,緬懷先烈。

那徵東的將士們,個個蒙受朝廷恩澤,滿心歡喜,榮耀加身。

犒賞完畢,元帥傳令解散隊伍,眾人各自歸家。

至此,槍刀歸庫,馬放山林,眾軍士紛紛返回故鄉,與親人團聚。

夫妻再度重逢,母子得以重圓,闔家歡樂,共享太平,家家安居樂業,盡享天倫之樂,這些瑣碎溫馨之事。

正值天氣晴和,風和日麗。

只見宮闕之前,旌旗在暖日映照下,龍蛇舞動,熠熠生輝。

宮殿周遭,微風輕拂,燕雀高飛,鳴聲婉轉,一片祥和之景。

兩班文武大臣上朝,山呼萬歲之後,依旨分立兩班,井然有序。

大元帥薛仁貴與諸位將領上朝,在金鑾殿卸下戰甲,換上朝王公服,威風之中更添儒雅,那卸下的盔甲自有官員小心收管。

朝廷隨即命光祿寺大擺筵宴,欽賜功臣。

朝堂之上,朝廷端坐一席,享用九龍御宴,尊貴非凡。

左側是老公爺們依次就座,右側乃眾爵主開懷暢飲,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眾人推杯換盞,直至三更時分,酒足飯飽,這才謝恩告退,散了筵席。

天子龍袖一揮,起駕回宮,珠簾高卷,群臣散班。

天子李世民回宮之後,長孫娘娘早已候著,接駕進入宮中,再設盛宴,進獻美酒,夫妻二人相談甚歡,朝廷將東遼諸事,細細說與娘娘聽,皇后娘娘聽聞,亦深知薛仁貴功勞卓著,讚歎有加。

再說眾爵主回家,母子相見,自是一番溫情脈脈,千言萬語湧上心頭。

老公爺們回府,夫妻團聚,互訴衷腸,話語綿綿,情深意長。

八位總兵也自有總府衙署歇腳安身。

薛仁貴元帥則有客寓公館,家將隨侍左右,照料周全。

然而,當夜眾將大多歡心,唯有馬、段、殷、劉、王五姓公爺,五府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