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人馬來到接天關關外,暫且駐紮了下來。
後隊大元帥的人馬也已趕到,隨即吩咐在離關十里處安營紮寨。
尉遲寶慶上前說道:“駙馬與哥哥已經奪取了兩座關隘,元帥且慢安營。待小將出馬攻打此關,先開一戰。倘若能戰勝番將,便就此衝進關去,馬到成功,豈不是美事一樁。若不能取勝,屆時再安營也為時不晚。”
秦懷玉說:“此番將十分厲害,還是我親自去為好!”
尉遲寶慶回應道:“駙馬為何輕視我?我還未曾為朝廷出力,此關我定要去攻破。”
元帥薛仁貴說道:“將軍若果真要去,務必小心謹慎。待本帥與你一同押陣,仰仗陛下洪福,若將軍勝了番將,本帥便率領人馬衝進關中,這也是你的功勞。”
尉遲寶慶領命後,頭戴頭盔,身披鎧甲,身佩寶劍,懸掛鋼鞭,跨上烏騅馬,揚鞭策馬,來到關前,大聲喝道:“守關的人快報進去,就說天兵已經到了,速速獻關投降。若有半句違抗之言,本將軍即刻攻關!”
小番急忙進來稟報:“啟稟總爺,大唐人馬已經到了,有蠻子前來討戰。”
那總爺大驚失色,問道:“中原人馬何時到的?可曾安營紮寨?”
小番回稟道:“總爺,他們才到,還未曾紮營,此刻正縱馬持槍前來討戰。”
那總爺說道:“他們連取兩關,如今又想來奪取接天關。”
隨即吩咐牽馬過來,自己穿戴整齊,身佩寶劍,懸掛鋼鞭,手持琅琊棒,帶領眾把都兒。
一聲炮響,城門大開,他一馬當先衝過吊橋。
尉遲寶慶抬頭一看,只見來者是一員兇惡的將領,模樣十分兇狠。
此人頭戴一頂四鳳雙龍亮鐵盔,身穿鎖子黃金甲,手中慣使琅琊棒,坐下一匹千里銀駒馬。
好一個韃子番將,黑臉黃鬚,徑直來到陣前。
尉遲寶慶大喝一聲:“來的胡兒,勒住馬,報上你的姓名。”
那總爺將棒一舉,“哐啷” 一聲架住,說道:“要問我姓名,你且聽好了,我乃鎮守接天關總兵段九成是也。可曉得本大將軍的厲害?還不速速退下,莫要前來送死!”
尉遲寶慶聞言,挺槍直刺過去。
段九成用棒一架,隨即反手就是一棒,大喝一聲 “打來”,當頭朝著尉遲寶慶的頂梁砸下,這一棒威力驚人,猶如泰山壓頂。
尉遲寶慶急忙將槍往上一擋,“哐啷” 一聲巨響,將狼牙棒架到一旁,緊接著回手一槍,正中段九成咽喉。
段九成跌下馬來,當場死於非命。
小番兒見主將已死,又深知金霞關內唐軍的厲害,嚇得大喊一聲,各自四散逃命,朝著鎖陽城方向奔去。
元帥薛仁貴見狀十分高興,率領人馬跟隨尉遲寶慶進關。
尉遲寶慶進帳繳令,因其勇猛奪取關隘,朝廷上下十分喜悅。
聖上稱讚道:“此功不小,御侄英雄更勝父兄,果真是將門虎子。”
尉遲寶慶聽到朝廷的稱讚,心中十分歡喜。隨即傳旨改換大唐旗號,盤查官庫錢糧,讓軍隊休整三日。
元帥薛仁貴與軍師徐茂公一道商議進攻鎖陽城的之策。
鎖陽城,
此地乃西遼人口稠密之地。
城池周長百里,設有三關十門,由元帥蘇寶同鎮守。
他帳下有雄兵百萬,戰將千員。
蘇寶同乃是蘇定方之孫,蘇鳳之子。
當年羅通掃北時將他父親殺死,蘇鳳僥倖逃走。後來蘇寶同投奔西涼國,被招為駙馬,他的姐姐也被納為皇后。
蘇寶同幼年時在金鳳山李道符仙長處投師學法,練就九口飛刀,還有三把飛鏢,飛鏢出手一縱長虹可達一千里。
他一直對祖父之仇耿耿於懷,時常咬牙切齒。
之前,他派遣官員前往中原下戰書,沒想到唐主斬殺了使者,蘇寶同大怒。正打算興兵奪取長安,卻不料唐主任命薛仁貴為帥,御駕親征。
接二連三失了三關,告急文書飛速傳至鎖陽城,蘇寶同大為驚慌,急忙請來二位軍師商議對策。
這兩位軍師是誰?
一位是掃北野馬川的李道人,道號鐵板道人。他用鐵打成一尺長、半寸寬的鐵板,共有十二塊,每塊鐵板上都刻有符文。與人交戰時,只要念動真言,鐵板便能升至空中,打將下來,威力巨大,能將對手打得粉身碎骨。
此人身長一丈,腦袋如笆斗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