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勝輕輕的搖了搖頭,不到萬不得已不能拿命去拼啊!再說了,那董太后來了,難道會承認和自己暗通款曲?承認了不就等於怕了何太后嗎?董太后會服這個軟?
想到這裡,郭勝安下心來,主動請纓要去請董太后。於是何太后就在宮中設下宴席,讓郭勝去請董太后前來赴宴,想要在酒宴上敲打敲打董太后:如今這後宮是自己的天下,不是你董太后的了!
果真如郭勝所料,董太后前來赴宴,兩位太后都沒有談起郭勝、張讓等人,只是喝酒聊些閒話。
不知不覺,兩人都有些微醺。何太后開始敲打董太后:“聽說太后今日臨朝,封了那劉協為陳留王,董重為驃騎將軍?”
“怎麼?你兒子做得皇帝,劉協就做不得陳留王?汝兄做得了大將軍,我兄弟就做不得驃騎將軍?”董太后聽何太后提起此事,氣就不打一處來。
“太后,你我皆婦人也?只宜深居九重。朝廷大事,自有大臣們自行商議,我等豈能參預朝政?”何太后勸道,但語氣中帶著命令的口吻。
董太后立馬火就上來了:“你家原來是屠沽小輩,就能執掌朝政。難道我就不能?”
“老太婆,我好言相勸,你為何出口傷人?昔日呂后專權,導致宗族千口皆被誅殺。你想步其後塵嗎?”何太后聽那董太后談起自家出身,直接扎心了,暴怒起來。
“你兄妹本就屠沽小輩,如今汝子做了皇帝,就敢輕視我等?我那兄弟也是驃騎將軍,取你兄之頭如探囊取物一般!”
兩宮太后如潑婦罵街一般爭吵了起來,將滿桌的酒宴摔了個稀碎。多虧了郭勝、張讓幾人相勸,才各歸其宮。那董太后走時還憤憤的表示,要取了何進兄妹的狗頭。
何太后已經在何進面前說了大話,如今那董太后卻絲毫不懼自己,不由的大怒。連夜派人詔兄長何進入宮,將和董太后之言告訴何進。
“兄長,那董重現為驃騎將軍,兄長千萬要小心提防!你若被那董太后害了,我和皇兒還能依靠誰?”
何太后一邊說一邊流淚,悽悽慘慘的樣子讓何進勃然大怒:“如今之計只有先下手為強!我先要了那董重的腦袋!妹妹你儘管放心,為兄我現在就召集心腹商議此事!”
何進離開皇宮之後,連夜召集心腹商議此事。最終決定分三步走。
1、欲動董太后,必先斬其羽翼。那劉忠、趙雲等人深受太上皇厚恩,手中又握有兵權,恐怕會支援董太后,宜先圖之。
2、那董太后本是藩妃,不宜久居宮中,等去其羽翼之後,遷出宮中去河間安置。
3、先下手為強,點禁軍圍了驃騎將軍董重的府邸,追回印綬,再行理會!
“此3步走深合我意!”何進沉思良久,才緩緩開口:“然那劉忠、趙雲戰力非凡,且又長居軍營之中,不好圖也。若動大軍圍剿,又恐打草驚蛇。如之奈何?”
“大將軍,斬董太后的羽翼,未必就要斬殺。”荀攸微笑著說,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哦?那該如何呢?”何進迫不及待的追問。
“哪裡來的再讓他到哪裡去!那幽州牧劉虞多次上奏公孫瓚擁兵自重、飛揚跋扈,乾脆給劉忠一個雜號將軍,讓他帶著趙雲去劉虞手下和公孫瓚打擂臺去!”
“甚好,甚好!共達此計甚妙!待打發走了劉忠,再圖董太后和那董重。今日之事,諸位需嚴格保密。誰若是洩露,定斬不饒!”
“喏!”眾人鬨然應喏。
次日早朝,劉辯高坐在龍椅之上,何太后垂簾聽政。
大將軍、參錄尚書事何進出班啟奏:劉忠在皇位交接之時,率領麾下士卒維持西園秩序,居功至偉,宜授予破虜將軍,前往幽州助幽州牧劉虞徵撫烏桓。授趙雲為破虜校尉,隨劉忠一起出徵。
皇帝、太后都贊大將軍知人善用,立時命尚書郎起草了詔書,符寶郎用了玉璽,派遣小黃門去西園下軍營傳旨。詔令劉忠不用進宮謝恩,剋日離京。
劉忠和趙雲自從京師事變之後,彷彿被遺忘了一樣,整日待在軍營之中較量些武藝,討論些兵法。雖然對朝中之事多有關注,然人微言輕,插不上手。
這一日,劉忠和趙雲正在大營閒聊,忽然有傳訊兵來報,有天使攜聖旨而來。
劉忠聽完彙報,立刻令軍士敲響聚將鼓,不一會下軍營各級將領聽到鼓聲都來大營聚集。劉忠帶領這趙雲和一幫軍將,來到轅門外列隊迎接。
那小黃門見劉忠前來接旨,舉起手中聖旨,高聲喊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