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前面的肉你們都吃完了,我帶著兄弟們去撿點湯喝喝?”嚴剛賠著笑臉說道。
“罷了!那劉虞雖然啥也不是,但是那鮮于輔還是有點本事,已經將收攏了一兩萬潰兵,結成了軍陣。你這數千兵馬上去,弄不好就要吃虧,得不償失啊!我們還是見好就收吧!”公孫瓚稍加思索,便拒絕了嚴剛的請戰。“我們回城好好休整休整,等咱們散在外的大軍都回來了,再去收拾那劉虞老兒不遲!”
嚴剛也是打老了仗的人,聽公孫瓚拒絕自己追擊,雖然稍微有點遺憾,但轉念一想,自己這幾千兵馬,黑燈瞎火的去追擊幾萬潰兵,還真有偷雞不成蝕把米的可能,便和公孫瓚合兵一處,回薊城休整去了。
且說劉虞被公孫瓚夜襲擊潰,在親兵的護衛下,狼狽退回到了薊縣,正惶惶不可終日,擔心公孫瓚反殺過來。忽然聽到親兵來報,鮮于輔將軍回來了,不由的大喜。也顧不得夜深,立刻召見了鮮于輔等人。
薊縣府衙大堂,劉虞頹廢的坐在公堂正位上,環顧四下,滿眼只剩下跟著鮮于輔回來的一些殘兵敗將,一個個滿臉的疲憊和落寞,殘破的戰袍上海殘留著乾涸的血跡,也不知道是自己的還是敵人的。
看著看著,劉虞想起了十萬大軍出擊時的滿堂文武,沒想到僅僅一天之隔,就成了這副模樣,不由的悲從中來:“諸位,如今幽州這般模樣,皆是我劉虞之過錯!與諸位無關!”
俗話說人教人久學不會,事教人一次就夠!劉虞經歷了一場慘敗,就明白了自己的固執和迂腐。劉虞自己心中也明白,有些錯誤一次也不能犯,因為只要你犯一次錯誤,就不會再有機會改正。
能夠跟著鮮于輔回來的,都是忠於劉虞,或者受過劉虞恩惠的人。那些對於劉虞不滿,或者只是想投機向上爬的人,早就帶著心腹逃走了,甚至有人反身就去投了公孫瓚。
“主公!”大堂裡的這些殘兵敗將本來對劉虞還有些怨氣,見劉虞如此說,便一起跪下了,聲音中已經帶上了哭腔。想想平日裡劉虞的恩惠,那一點怨氣早就煙消雲散,只剩下滿心的悲涼和無奈。
“諸公請起!”劉虞看著躺下跪著的這些將領,一個個都帶著傷,滿臉的疲憊與絕望,更是覺得大勢已去。“如今我已和那公孫瓚撕破了臉,那公孫瓚有此大勝,必定不會放過我劉虞。此乃我劉虞咎由自取,與諸公無干!趁公孫瓚還沒有反擊過來,諸公且散去吧!”
“主公!”那些殘兵敗將又是一記悲鳴!
“我劉虞就在這府衙大堂裡,等著他公孫瓚,看他敢不敢把我這朝廷欽命的幽州牧拖出去砍了!”劉虞身為皇族,又是大儒,一生何曾經歷過這麼大的挫折?此時已經萬念俱灰,根本沒想著如何去挽救敗局。
鮮于輔見劉虞如此頹廢,心中真的是又憐又恨!之前十萬大軍在手,固執迂腐不聽人言。如今只是一敗,卻又變的一蹶不振。可是自己身為臣下,只能為主分憂,便開口勸道:“主公何出此言?我軍雖敗,卻還有幾萬人馬,就算那公孫瓚全軍而來,也不過是數萬,又有何懼哉?”
“我軍還有數萬?”劉虞的眼睛裡突然有了幾分生氣,急切的問道。
“那公孫瓚不過千餘騎兵偷營,又能造成多大殺傷?我當時就聚兵2萬,在回薊縣的途中又不斷收攏潰兵,現在不下四五萬人!”
“鮮于將軍!”劉虞聽說還有四五萬人馬,激動的站了起來。他看著眼前的愛將,只見他頭盔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掉落了,頭伏凌亂的散著,混著汗水和鮮血,成了一綹一綹的辮狀。他的身上還有不少的傷口,有的還絲絲的向外滲著血,極其的狼狽和悽慘。
劉虞的眼眶瞬間就紅了起來,他快步走到鮮于輔面前,抓住了他的手,聲音中已經有點哽咽了:“鮮于將軍,辛苦了!”
“主公!”見劉虞如此,鮮于輔也十分感動,只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劉虞雖然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待人仁厚,待自己厚恩這點不能否認。
鮮于輔稍微平復了下自己的心情,接著說道:“薊縣非那薊城可比!不但城防強大,城內軍械糧草也充足。就算那公孫瓚兵精糧足、英雄善戰,守他個一年半載絕無問題!”
“那一年半載之後呢?”劉虞聽鮮于輔說只能守個一年半載,便又開口問道。
“主公為幽州牧!可速調各郡兵馬,令其攻打公孫瓚!只要各郡援兵一到,與我薊縣兵馬裡應外合,公孫瓚必敗!”鮮于輔對於劉虞的問題十分無語,薊縣能守一年半載,那公孫瓚可不敢攻打一年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