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這麼不解風情?劉忠和眾人都定睛看去,原來是高順自己!
“將軍!高順慚愧,帶領著200身經百戰的邊軍精銳,把仗打成那個樣子,怎麼敢說取勝呢?高順領軍無方,又怎麼敢奢求軍司馬一職呢?”
“哎!贏了就是贏了,軍中無戲言,我又怎麼能出爾反爾?再說那新軍也是本將訓練多日,你一時大意,錯估了戰鬥力,也是情有可原。更何況你當時在必敗的局面下力挽狂瀾,反敗為勝,連皇帝陛下也是認可的!”劉忠說到這裡,突然收起了笑容:“軍司馬一職非你莫屬,這是軍令!”
“喏!”高順單膝跪地,十分激動的喊道。他沒想到自己只是一個小小的邊軍屯長,沒想到來劉忠麾下沒多久,寸功未立就成了一營之軍司馬。這都多虧了劉忠的賞識!聽說劉將軍是從近2000邊軍之中,一眼相中了自己,把自己挑選到了麾下。這種大恩大德,何以為報啊!
“末將謝將軍提拔!”高順強忍住淚水,他知道自己這條命從此算是賣給劉將軍了。“高順必肝腦塗地,以報主公大恩!”
聽高順稱自己為主公,劉忠大喜。高順和趙雲不同,當時趙雲跟隨自己,更多的是合作關係。而高順是投身報效,認了自己做主公。這可不是隨便說說,這就意味著高順以後必須忠誠於劉忠,一旦背棄是會被主流社會唾棄的。
東漢是二元主君制,也就是說對於士人和官吏來說,他們有兩個效忠物件,一個自然是皇帝陛下,第二個就是效忠於自己的長官。屬吏對於自己的長官或者恩主懷有特殊的忠誠和義務感。他們會以臣僚自居,視自己的長官為“君”!有時候他們對於自己的長官的忠誠度甚至不亞於對皇帝的忠誠。
高順是劉忠簡拔於微末之中,高順自認為是劉忠屬吏,認劉忠做了主公,這是皇帝也不能剝奪的權利。其實所謂的二元主君制,就是皇帝對於豪族、地方勢力的一種妥協。
高順一句主公出口,在這個道德觀還沒有完全崩塌的時代,也意味著在正常情況下,劉忠可以給高順最大的信任。
“快快請起!”劉忠直接從主座上跳了起來,直接走到高順面前,雙手把住高順的手臂,將高順從地上扶了起來。“孝義快快請起!(三國中並沒有提到高順的字,這裡作者自己起一個)今得孝義,乃天助我也!”
“主公!”陡然從小小屯長登上軍司馬之位,高順的心已經徹底被劉忠俘虜,此時無論劉忠做什麼,高順都覺得是劉忠禮賢下士,對自己的尊重和重視!此時見劉忠親自攙扶自己,眼圈一紅又要跪下行禮,被劉忠緊緊拉住才算作罷。
既然論功行賞,就不能只賞高順。更何況高順後來,卻後來居上,成為西園下軍營劉忠之外的第二人。對於趙順、王二毛等一幫老人,也必須安撫和賞賜。劉忠來自後世,自然知道雨露均霑才是馭人之道
“趙順!”劉忠回到主位坐定。
“主公!”見高順認李忠做主公,趙順心中就已經後悔了:自己怎麼就沒有想到認劉忠做主公呢?白白讓高順這廝搶了先!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以前劉忠也沒當中郎將啊!
聽趙順喊自己主公,劉忠稍微有點意外,沒想到高順帶來的示範效應這麼大。
“趙順,本次演習,你率200新軍死戰不退,功勞不小。本將就提拔你做個軍侯,以後專管訓練新兵如何?”透過這次演習,劉忠也看出之前跟著自己的這一幫人,忠心固然可嘉,但是能力上確實有點不足。如果還堅持讓他們掌管戰兵,無論對自己還是軍隊來說,都是大患,於是決定讓他們慢慢退出戰兵,去管理新兵訓練之類的雜務。但是待遇、職位、級別還是給足,想來也不會有什麼怨言。
“謝主公!”趙順透過這次演習,也認識到自己在指揮戰鬥上確實有很大的欠缺。如果當時自己和高順易地而處的話,高順絕對會以碾壓之勢取得勝利。演習之後趙順也一直在考慮自己何去何從,如今聽劉忠讓自己專管訓練,還提了軍侯,自然是滿心歡喜。
“皇帝陛下賞賜的錦絹黃金等物,本將一文不取,統統分給諸位將士。還有那些御賜的酒肉,讓軍士們放開吃喝。我們升官,也要讓兄弟們發財嘛!”
“主公英明!”高順是最能和士卒同甘共苦的,第一個站出來支援劉忠的決定。
“主公英明!”
“將軍英明!”
……
很快,全營計程車卒都知道了劉忠的決定,一個個都十分感念劉忠的恩德,對於劉忠的忠誠度更高了。
也因為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