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只要好好屯田,好好幹活,每年上交收益最多的,我可以分給你們土地,讓你們再次成為良民百姓。乾的更好的,也可以在我麾下為吏為官!”
劉忠話音剛落,那些俘虜中的議論聲就更大了。劉忠這一次沒有制止,他知道俘虜需要時間來消化自己說的這些東西。黃巾軍都是成村成村的加入,彼此都認識甚至就是一個家族、一個村子,利益相關,他們也需要時間商議。
張來福本是個老實本分的農民,憑藉著會點手藝、腦子靈活,日子過得還算不錯。後來因為妻子有病,請了太平道傳道的天師門治病。結果病沒有治好,全家人不知道怎麼忽忽悠悠的加入了太平道,跟著大賢良師造了反。
可是造反並沒有讓他過上好日子,這南征北戰的就在涿郡做了俘虜。本來以為會被官軍砍頭一了百了。沒想到涿郡這些當官的還算仁義,還給了兩條路讓人選。
說是兩條路,其實就是一條路。
張來福跟著造反已經是拋家棄業了,現在就算官府放自己回去,又能靠什麼生活呢?說不得還要加入黃巾,別看黃巾現在鬧的歡,早晚都要被拉清單的。跟著黃巾走,不是戰死就是再次成為俘虜。那還不如跟著這當官的去屯田。
雖然這年月當官的說話比放屁強不了多少,可是自己現在已經除了這條命還有啥值得那些當官的騙自己呢?不對,這條命也不是自己的!人家當官的想砍就砍了,何必騙自己呢?
想明白了這點,張來福決定跟著去屯田,說不定是條活路,反正也沒有什麼可失去的!還怕個鳥?
“來福,你準備咋辦哩?”同村的王二楞悄悄的問道。張來福在村裡算個小能人,王二楞一直都信他!
“二楞,放你回家你還有法活不?你還想跑回去投大賢良師?”張來福小聲的說道。
“我投個鳥!參加黃巾以來,家裡弄了個吊光溜淨。打了那麼多勝仗,吃香喝辣、升官發財的都是那些大小渠帥,賣命的都是咱們這小老百姓!”王二楞名字叫二楞,心眼可是一點都不缺。
“那還回去幹啥,去屯田說不定是個活路。按這個當官哩說的,咱們年輕力壯多幹點,說不定還能弄個小官噹噹。最不濟,也掙下幾畝地,到時候找個婆娘生個孩兒,也算是對得起祖宗!”
“對,對,對!來福哥說的是!”
“是啊,回家也沒活路了,還不如去屯田!”
“這當官的騙咱們咋辦?”
“咱們就剩下條褲衩了,當官哩能騙啥?”
在張來福和王二楞商量的時候,不少一個亭裡的鄉親都圍著聽。覺得張來福說的有理,都小聲的討論起來。
這樣的討論不止發生在張來福身上,近兩萬俘虜都東一堆,西一堆的湊在一起商量。
劉忠約摸著時間差不多,才讓軍士再次維持好秩序。
“你們商量的怎麼樣了?現在願意屯田的,都站到校場西邊去,等待進一步的安排。不願意去屯田的,都站到校場東邊去,自有郡兵把你們送出城市,你們自謀生路去,只是不要再跟著黃巾造反了!”
軍士繞著校場,把劉忠的話再次喊了一遍又一遍,確保每一個黃巾俘虜都知道了。偌大的校場,近兩萬的俘虜,突然就安靜下來,沒有人去東邊,也沒有人去西邊,都面面相覷的觀望著。
張來福剛想往西邊去,王二楞偷偷拉了拉他說:“來福哥!”然後用眼瞟了瞟四周,意思就是讓張來福不要做出頭鳥。
“二楞,都站著不動,惹惱了這當官的,一股腦都砍了腦袋去!咱聽話去屯田,又不是要回家,怕個鳥!”張來福輕輕推開王二楞,向著西邊走去。
王二楞一想也是,於是跟著張來福也向西邊走去。一看有人開始選擇,那近兩萬俘虜都開始動了起來。
劉忠吩咐軍士去把張來福叫過來,畢竟能夠在兩萬多人中第一個做出選擇,那就不是個一般人。劉忠決定拿張來福做個典型。
校場上亂糟糟的好大一會,近兩萬俘虜才算都做出了選擇。大部分俘虜都選擇了去屯田,只有一兩百人選擇了走人,心懷忐忑的站在校場東邊。劉忠見此大手一揮,吩咐軍士將他們驅逐出郡城,便不再理會了。
“既然你們都選擇了屯田,那就老老實實的聽從官府的安排,本都尉保證給你們條活路!你們自由組合,30個人也行,50個人也行,自己選出個領頭的”
這個時候,軍士已經將張來福帶到了劉忠 面前。
“你,叫什麼名字?”劉忠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