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聞都尉之志!”
劉忠知道,自己的回答將決定著趙雲的去留,於是有些躊躇起來。自己一個小小的典農都尉,若是一開口就是天下、萬民什麼的,估計趙雲會覺得自己好說大話,好高騖遠。可自己若是沒有這麼大的志向,趙雲這樣的英雄豪傑,又如何會甘心任自己驅使?
想了半天,劉忠決定變被動為主動,先把格局開啟,再來談自己的志向。
“敢問子龍,可知天下大勢?”
“趙雲願聽都尉之言!”古語有云良臣擇主而事,趙雲此時已經有擇主之意,自然不願意多說,只想看看這劉忠是否值得自己為其效力。
只要你願聽,那就好說!劉忠心中暗喜,這天下大勢,誰還能比自己更瞭解?
“以我觀之,黃巾雖然猖獗,但必不能持久。朝廷承平多年,事發突然,才使得黃巾做大。如今朝廷讓各地招募士兵守備,伺機剿滅黃巾。我料黃巾之亂,旦夕可平!”
“然黃巾不過疥癬之疾,朝廷讓各地自募兵勇才是腹心之患!各地豪強招兵買馬剿滅黃巾必成尾大不掉之勢。黃巾平定之日,必是群雄並起之時!”
“到那時朝廷勢微,豪強做大,必定會相互攻伐,爭權奪地,戰亂頻發、烽煙四起!只是可憐我大漢百姓必將流離失所、民不聊生!”
“子龍問我劉忠之志,我劉忠之志就是屆時能夠討伐不平、匡扶漢室、解民倒懸,縱然粉身碎骨,也死而無憾!”
劉忠一番話慷慨激昂、擲地有聲。趙雲聽到此處忍不住大叫了一聲好,豁然站起,向劉忠深施一禮:“都尉真英雄也!”
“哎!”劉忠長嘆了一聲。“可惜劉忠不過一小小都尉,勢單力薄,空有壯志!但劉忠之志不可奪,縱然是螳臂擋車、蚍蜉撼樹,也要撞他個頭破血流,九死不悔!”
“都尉之志,趙雲盡知!願與都尉並肩作戰,共同匡扶漢室,解民倒懸!”趙雲也是熱血青年,聽了劉忠一番話,也站起來表態。
“好!好!好!”劉忠聽得趙雲說並肩作戰,並沒有認自己做主公,知道趙雲這是不看好自己的前途,話裡留有餘地。但能夠說服趙雲和自己並肩作戰,已經出乎劉忠意料,於是大喊了幾聲好!
“既然子龍願意留下並肩作戰,就請擔任我屯田軍營長一職!”
“營長?”趙雲有點懵了,沒聽說軍中有此職位啊!
“子龍有所不知!”趙順一直沒有插上話,好不容易有了個刷存在的機會。“我屯田軍的軍制和別處不同,這營長一職本是都尉親自擔任。”趙順將屯田軍的軍制給仔細講了一遍。
“都尉差亦!”趙雲聽趙順講完,趕緊拒絕。自己初來乍到,說什麼也不願意直接頂了劉忠的職。“趙雲做一騎兵排的排長足矣!”
兩人只是推讓,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還是劉忠想一主意,讓趙雲做了副營長兼騎兵排排長。趙雲這才不再推讓,接受了下來。
當晚劉忠命令大擺宴席,歡迎趙雲。自此趙雲正式加入了劉忠的屯田軍,成為了劉忠穿越過來之後收服的第一員頂級戰將。
趙雲成為騎兵排排長沒幾日,蘇雙家族送來了四十來匹戰馬,從此屯田軍的騎兵排才名副其實,屯田軍也有了自己的小股機動力量。
劉忠與趙雲每日操練兵馬、談論天下大勢,好不自在。
這一日,劉忠和趙雲正在校場訓練士卒,忽然有下人來報,幽州刺史劉焉派使者前來。劉忠聞報不敢怠慢,趕緊讓人把使者請進正廳,自己也趕緊更衣趕去。
“不知尊使大駕光臨,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少郎君客氣了!非是下吏有意攪擾,有刺史大人詔令傳達。”那使者知道劉忠是劉焉義子,言語之間頗為客氣。
“不知我父有何詔令?有勞尊使辛苦傳達。”劉忠知道這些使者一般都是心腹之人,也有意討好。
“刺史大人召少郎君治所相見!”
莫非發生了什麼事?劉忠心中有點疑慮。
“尊使,不知父親大人召見,有何要事?”
“少郎君,這個下吏確實不知。只來時刺史大人交代讓少郎君儘快前去,看老大人行事,應該不是壞事。”
“如此多謝尊使!還請尊使稍做休息,劉忠安排為尊使接風洗塵!”
“多謝少郎君了!不過下吏可沒有這個福分享受了。刺史大人還有其他詔令需要傳達他人,實在不敢再次耽擱。”那使者賠著笑說道。
“如此不敢強留尊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