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果真如此?”關羽有點不敢相信。
“二哥,我曾聽說過典將軍一段往事,足見其勇猛!”劉忠已然看出關羽的心思,知道自己這個素來傲氣的二哥,對於自己如此重視典韋有點不爽。便想起來歷史上關於典韋的一些小故事,決定講給關羽聽聽。
“富春縣有一縣令名為李永,和典將軍朋友結仇。典將軍為朋友復仇,闖入李永家中殺李永及其妻子,然後步行離開。當時集市上數百人追趕,皆不敢靠近!”
“古之惡來,不過如此!”賈詡聽完,忍不住讚歎道。
“古之惡來?好,文和先生此語恰當!”劉忠調侃道:“以後就稱典將軍為惡來吧!”
“惡來將軍!”關羽知道劉忠不會胡說,對於典韋的勇猛和朋友之義也十分認可,主動調侃了典韋一句,表示自己接受認可了典韋。
劉忠這邊給典韋介紹軍中同僚、氣氛一片祥和之時,董卓的相國府可以說是烏雲密佈,董卓正高坐在主位之上,對著麾下的文武大發脾氣。
“華雄被陣斬,汜水關危在旦夕!我等該當如何啊?”
“義父勿憂!孩兒願意去汜水關斬將殺敵!”呂布自恃武藝高強,不把天下群雄放在眼裡。再加上自己在西涼軍中根基淺薄,便想著藉此機會擴張自己的勢力,因此極力想要代替董卓出征。
“主公,十八路諸侯皆反,聲勢浩大!非主公親征不能剿滅。”呂布不過一降將,如今已經位列眾人之上,那些西涼老人又怎麼會願意呂布藉此機會掌控軍隊?因此紛紛勸說董卓親征。
“好!”自從廢立之後,朝中的忠義之士或求自保,或者忍辱負重,都對董卓曲意逢迎。再加上一群阿諛奉承之輩常常圍繞在董卓身邊,導致董卓日益膨脹,有點迷失了自我。
見眾將都誇自己天人之表、龍鳳之姿,非親征不能克強敵,便信以為真,有點怦然心動:“吾就率軍親征,擒拿反賊!”
“主公,不可啊!”眾將的歌功頌德之聲中,傳出了李儒的聲音。
“噢?為何不可啊?”董卓對於李儒的話,一向還是重視的。
“主公!京師如今風平浪靜,皆因主公親自坐鎮。陰暗之處不知還有多少人包藏禍心!若是主公親率大軍出征,一旦京師有變……”李儒知道董卓不愛聽不祥之言,說到此處戛然收聲。
“文優多慮了!”董卓早已在京師的阿諛奉承聲中迷失了,認為自己已經盡收京師人心,對於李儒的話十分不以為然:“京師之中,誰還敢與我作對?”
“主公,十八路反賊聯盟,袁紹為盟主。京師之中袁隗為太傅,乃袁紹之叔!若是兩人勾連,裡應外合……”
董卓此時猛醒!對呀,袁隗身居高位,袁家樹大根深。只是袁家近日裡一向恭順低調,自己竟然險些忘記了!
“多虧吾有文優,險些鑄成大錯!”
“主公,這又何難?袁氏包藏禍心,早該誅殺!主公仁慈,放過那袁紹、袁術,還對其封官加爵。兩人不思主公恩義,反而是恩將仇報!如此狼心狗肺之人,留之何用?不如先除京師袁家,然後擒殺袁紹、袁術,以震懾天下!”董卓麾下大將董越惡狠狠的說道。
“袁氏無罪誅之,恐朝野震動!”李儒深知袁家在大漢的影響,傾向於留其性命嚴加看管,以穩定朝臣之心。
“文優先生如何要替那袁家說話?袁紹、袁術皆袁氏子弟,如今起兵造反,袁家如何無罪?”段煨也支援董越的言論,站出來反駁李儒。
西涼眾將也紛紛表示贊同,總之就是一句話,反賊勢大,非董卓親征不能勝。若是擔心袁氏裡應外合,盡誅之可也。
“李傕、郭汜!”在眾人的議論聲中,董卓的臉上抹過一絲狠厲之色。
“在!”
“令你二人領軍500圍住袁府,不分老幼,盡皆誅殺!將原隗首級星夜送往袁紹大營,以為震懾!”
“喏!”
李傕、郭汜領命而去,董卓的軍事會議繼續進行。因為沒了袁氏掣肘,董卓親征已成定局。
董卓決定起兵20萬,分兩路進軍。一路由李傕、郭汜領軍,前往汜水關支援。令其總領汜水關守軍、華雄敗軍,約十萬餘人,只許居關扼守,不準出關野戰。只要守住汜水關不失,便是大功。
領一路由董卓親領,攜呂布、李儒、牛輔、張濟、樊稠、徐榮等將,領兵十五萬直奔虎牢關,和汜水關互成犄角之勢,意欲直擊聯軍中路,將聯軍攔腰截斷,然後分而擊之。
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