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嘆氣,他知道莫問是個難得的神童,一般大人也沒他聰明。
可他始終還是對一個八歲娃娃不抱有多大期望。
“小醫師,不知能否等李某些時日,只要李某能有錢財可以抽出,必定第一個交給你。”
“等等,你說河北大旱,官員上奏糧倉無糧,你怎麼知道的?”
莫問突然想起來一些事,官員上奏,他老李是怎麼得到訊息的?
“額~我,我家中族叔在朝中任職,今日陛下開了朝會,滿堂文武竟沒有一個好的賑災方案,陛下愁苦,我叔父退朝後與我訴苦,今年賦稅還沒收齊,國庫空虛,如何有錢賑災?”李世民反應也快,隨口編了個謊言。
“原來如此。”莫問也沒懷疑,跟李世民詳細問了問具體的情況。
伸手撓撓頭,“你容我想想。”
河北大旱,餘糧還有一個月。
山東兩個月沒下雨,但是起碼沒有饑荒。
山東先放一放,那河北那邊怎麼辦?
現在最重要的是想辦法從河北找到糧食,可以省去大半運輸時間,更省去運輸損耗。
首先放棄周邊糧倉支援,派人過去運糧,人吃馬嚼的,損耗都得不少,更何況中間那半個月的時間差。
等糧食送到恐怕已經人吃人了。
那麼,現在河北有糧食嗎?
肯定有,其他人不知道,莫問可清楚,大唐什麼人最有錢?
世家,每個省都有世家存在,不過是大小的問題而已。
河北作為糧食產地之一,不可能沒有那種大世家。
怎麼讓他們把糧食交出來?
搶肯定不行,先不說違不違法,起碼不是最上選。
突然,莫問想到了一個人。
漢靈帝劉宏。
賣官鬻爵,這詞不好聽,做法也不好,但可以最大程度的節省時間。
賑災就是在搶時間,晚一秒鐘賑災,可能就多死一個人。
可這詞確實不好聽,特別是李二這種名聲不好的,不能再加這種不好聽的名頭。
怎麼改一個詞呢?
有了!
莫問眼前一亮,想到一個辦法。
不要賣官鬻爵,要為民請命。
首先,頒發皇榜,呼籲世家大族捐糧,捐糧者記大功,賑災結束後論功行賞。
他們捐不捐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天下人知道,朝廷沒糧食支援,只要沒人捐贈,或者捐贈者太少,就到了第二步。
大肆宣揚無人捐糧,用最大的力氣去破壞世家的那一些名聲。
你世家在乎名聲,卻還想佔據利益,哪有那麼好的事情。
同時派人秘密前往河北,找到那些大世家,告知他們,捐糧最多的三家,將可以派遣最多三名子弟前往長安任職。
這樣一來,為了家族利益,他們都會盡力的多捐糧食。
哪怕捐的少的,也能在日後獲得朝廷的賞賜。
並且,賑災後為他們建一座功德祠。
這種出點糧食就能獲利的事,其中利弊,他們自己會算。
哪怕不是捐的最多的,那也能獲得一個好名聲。
如果第一步就有人捐糧最好,這樣可以讓大家好看。
如果沒有,莫問有的是辦法做文章。
這個世界上最多的是什麼人?
是窮人,是百姓。
現在這個時代訊息閉塞,大多數人是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
那你世家就別想安穩了,你經營數百年的名聲,其實還不如那一時的罵名。
後世來的莫問對於謠言的威力很清楚。
你做好事我不管,有一點壞事我給你散播天下。
成本也不高,只要派一些人盯著你,不怕你不犯錯。
對付世家,你需要讓他們看到利益,派遣家中子弟前往長安,這裡可是權力的中心,哪怕是個小縣令,也比地方上的權力大。
畢竟宰相門前七品官,這話可不是說說的。
於是,莫問把計劃跟李世民說了一遍。
“這…”
李世民很猶豫,這計策好嗎?
很好,可有一點,不好聽。
說到底,這還是賣官鬻爵。
可話說回來,他李世民不在乎這點罵名了,殺兄囚父,霸佔弟媳。
不忠不孝的名都背了,為了河北數十萬百姓不被餓死,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