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馬克想要用瓦奧萊特的性命,來宣告和平之鴿的到來,以促成和平地營救自己的表哥。
那傢伙雖然是個莽夫,但畢竟也是曾經的候選繼承人,若非他在超凡測試中落敗,自己就算是覺醒超凡天賦,也不可能成為家族第三順位繼承人。
明面上,自己必須前來營救這個表哥,要讓所有人看到,自己的誠意和實力。
另一邊,得到響水塢堡大營裡的斯特朗駐軍終於從龜殼裡出來,瓦奧萊特也是興奮非常,點齊人馬,只留數十精兵、一百動員兵和幾百人的“探索隊”看守營地,其他人全部跟隨他正面出擊。
防守?
不存在的,建設營寨只是為了表明長期駐紮的態度,逼迫營地裡的斯特朗慫貨們出來受死而已。
自他擔任銀斧領王國駐軍將軍以來,從來沒有獨自指揮大軍進行過戰鬥,
布萊頓雖然帶走了他麾下大半輕騎,卻給他留下五百精銳步卒,加上幾百名動員兵,還有他帶過來的二十名重騎兵,他這個駐軍將軍,也算是第一次真正擁有了將軍的權柄。
是的,布萊頓帶走了這支隊伍裡所有貴族!
他瓦奧萊特,終於擁有了獨屬於自己的舞臺,他要在這舞臺上,拿出足以震驚整個王國的輝煌戰績!
他很清楚,如果不能拿出足夠鼓舞人心的輝煌戰果,這應該就是他最後一次獨自領軍了,
他決不允許自己的將軍之旅,開場即落幕!
在瓦奧萊特的指揮下,千人規模的步騎軍團佇列分明、陣容嚴整,下到動員兵,上到重騎兵,在他的指揮下全都規規矩矩,
一股肅殺之氣逐漸凝聚起來,與瓦奧萊特的氣勢結為一體,如同一群巡視獵場的雄獅。
兩支大軍在平原相遇,相互間隔兩百步,開始調整陣型。
迪馬克麾下的指揮團隊也是能力非凡,亂糟糟的響水塢堡駐軍在他們的協調下,分列成五個旗陣。
列隊在最前方的,是三百農兵和一百戰兵組成的前鋒旗陣。
農兵們站在隊伍最前方,手中是蒙皮都沒有的雙層木盾和長度等同身高的格鬥槍矛,
這些人都是先鋒死士,戰前講得很明白,只要活下來,就有機會晉升軍戶,此戰期間可以任選戰鬥位置,戰後享有三年免徵的待遇。
他們身後,是作為督戰隊與戰鬥主力的一百戰兵,負責衝亂敵方戰線,或是穩固己方戰線。
這個位置,是所有戰兵輪流擔任的,危險,但有更多立功的機會。
先鋒旗陣後方,是四百戰兵、一百輔兵以及三百農兵組成的中軍旗陣,此戰的絕對主力,迪馬克和他的指揮團、護衛團,都在其中。
中軍旗陣後面,是攜帶輜重、負責雜務的後軍旗陣,有一百督戰隊和一百輔兵、兩百農兵。
大軍左側,是一百戰兵、兩百農兵組成的左軍旗陣,專心負責鎮守大軍左翼,只在必要時有可能成為預備隊。
大軍右側,是駐軍原有的一百混合騎兵,其中有合格的輕騎兵四十名。
為了加強騎兵團的戰力,迪馬克的指揮團隊將和平之鴿家族帶來的三十名精銳輕騎也編入其中,同時也徹底掌控了這支唯一的機動力量。
不得不說,專業的事,還真就應該專業的人來做,
在指揮團一番操作下,這兩千大軍中的農兵被完全打亂建制,只能無條件信任負責指揮他們的兵長或隊長,再不會因為貴族老爺或頭人的莫名錶現而打亂陣型。
作為專業人士,他們深知斯特朗軍制的利弊。
酋長、頭人和小統領們,雖然沒有貴族身份,卻有不少貴族的權力,也是軍隊中的基層指揮官。
他們長期帶領少量常備軍,在戰時動員一些農兵加入戰鬥。
常備軍還好,畢竟是職業軍人,清楚戰場上的規矩,不會輕易擾亂戰線,農兵卻完全不同。
老實本分些的還好,怕就怕那些自持勇力的傢伙,有點風吹草動就貿然衝出陣線,他自己白白送命不算,更有可能引動更大規模的騷動,乃至影響整條戰線。
好處當然也有,不少酋長、頭人和小統領,正是靠著個人威望或魅力,振臂一呼,就能帶動自己麾下勇猛衝鋒,往往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戰績。
但是在大規模戰鬥之中,這樣的行為本身就是對戰陣的破壞,是需要嚴格壓制的,阿巴松是靠著個人威望壓制這些基層的二愣子,迪馬克卻沒有,好在他有值得信賴的指揮團。
“主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