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寧靜的小村莊裡,住著一位名叫阿爺的老農夫。這個村莊裡的人們都靠著耕種土地過活,收穫的糧食堆滿了每家的院子。
可是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大家,那就是糧食的翻曬。每當收穫季節,大家把糧食鋪在院子裡晾曬,可是想要讓糧食均勻地接受陽光的照射,用手去翻動可不容易。
阿爺是村子裡最有經驗的農夫,他決定要製作一個工具來解決這個難題。阿爺走進村子後面的樹林,那裡有許多高大的樹木。阿爺精心挑選了一棵筆直的大樹,他先用鋸子鋸下了一段粗壯的樹幹。
然後,阿爺把樹幹扛回家裡的小院。他拿出斧頭,小心翼翼地把樹幹的一端削成了一個扁平的、略微彎曲的形狀,就像一把大大的勺子。另一端則保留了樹幹的形狀,作為木鍁的把手。阿爺又用砂紙把木鍁的表面打磨得光滑無比,這樣,一個簡單的木鍁就誕生了。
小朋友們,木鍁的樣子可特別啦。
木鍁的鍁頭是扁平的,就像一片大大的樹葉。它的形狀有點像彎彎的月牙,中間微微凸起,邊緣則薄一些。鍁頭的顏色是深棕色的,那是樹木本來的顏色,上面還能看到一圈圈的木紋,就像大樹的年輪印在上面一樣。
木鍁的把手又粗又長,就像一根長長的手臂。把手的顏色和鍁頭一樣,也是深棕色的。把手摸起來非常光滑,這是阿爺精心打磨的結果。如果把木鍁立在地上,它就像一個安靜的巨人,鍁頭是它的大腳,把手是它的身體。
當木鍁開始工作的時候,就像一個歡快的舞者在糧食堆裡跳躍。
比如說,在晾曬稻穀的時候。阿爺會把木鍁拿出來,走到晾曬稻穀的院子裡。稻穀在陽光下閃著金色的光芒,像一片小小的金色海洋。
阿爺雙手握住木鍁的把手,就像握住了馬的韁繩。然後,他把木鍁插入稻穀堆裡,木鍁的鍁頭就像一隻大手,輕鬆地托起了稻穀。阿爺輕輕一揚,稻穀就像金色的雨滴一樣,在空中散開,又均勻地落在地上。
在晾曬玉米的時候,木鍁也能發揮很大的作用。阿爺用木鍁把堆在一起的玉米翻起來,玉米在木鍁的翻動下,從這邊滾到那邊,每一顆玉米都能曬到太陽啦。木鍁每翻動一下,就會發出“沙沙”的聲音,彷彿在和玉米們說著悄悄話。
木鍁在工作的時候,小動物們也對這個新鮮的東西充滿了好奇。
有一次,一隻小麻雀落在院子的圍牆上,看著阿爺用木鍁翻曬稻穀。小麻雀的羽毛灰撲撲的,眼睛黑溜溜的。它好奇地問木鍁:“木鍁木鍁,你為什麼要把那些稻穀弄得到處都是呢?”
木鍁回答說:“小麻雀呀,我不是把稻穀弄得到處都是,我是在讓稻穀均勻地曬太陽呢,這樣稻穀才能儲存得更好。”
小麻雀又問:“那你這樣翻來翻去,稻穀會不會生氣呢?”
木鍁笑著說:“不會的,這對稻穀來說是好事呢。”
還有一群小雞在院子的角落裡啄食,它們看到阿爺用木鍁翻動玉米,都覺得很有趣。
一隻小雞說:“看,那個大東西把玉米都翻起來了。”
另一隻小雞說:“是呀,這個東西看起來好厲害呀。”
春天的時候,木鍁雖然不像收穫季節那麼忙碌,但也有用武之地。這個季節,村民們會把積攢了一冬的肥料翻曬一下,讓肥料更好地發酵。木鍁就像一個勤勞的小助手,在肥料堆裡翻動,使肥料的各個部分都能曬到陽光。
夏天,是收穫的季節,也是木鍁大顯身手的時候。無論是稻穀、小麥還是玉米,只要是收穫回來需要晾曬的糧食,木鍁都能把它們翻得妥妥當當。
秋天,除了收穫季節的翻曬工作,木鍁還可以用來翻動果園裡掉落的果樹葉。村民們把果樹葉收集起來,堆放在果園裡,用木鍁翻動它們,讓樹葉更快地腐爛,變成滋養果樹的肥料。
冬天,木鍁可以把院子裡的積雪鏟起來,堆放在一旁。雖然這不是翻曬的工作,但木鍁就像一個多功能的夥伴,在冬天也能發揮作用。
木鍁雖然很有用,但它也有自己的煩惱呢。
有時候,如果糧食堆得太厚,木鍁插進去就會比較吃力。就像人在深深的泥潭裡走路一樣,每一步都很艱難。而且,木鍁的鍁頭如果不小心碰到石頭或者硬邦邦的土塊,鍁頭可能會被損壞,就像人的牙齒磕到硬東西會疼一樣。
還有呀,如果長時間在潮溼的環境下使用木鍁,木鍁的把手可能會發黴或者腐爛。一旦把手出現問題,木鍁就很難握住,也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