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再次行禮,告辭離去。
他吩咐藥童阿福。
“阿福,快去收拾行囊,咱們即刻啟程前往咸陽!”
阿福年紀尚小,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有些不解,撓了撓頭問道。
“先生,咱們不是說好過幾日再去採藥的嗎?怎麼突然要去咸陽了?”
何敬之嘆了口氣,解釋道:“事出緊急,孔師來信相邀,不得不去啊。”
阿福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轉身去收拾行囊。
看著阿福忙碌的身影,何敬之又想起了那封信,尤其是那獨特的紙張。
這紙張質地細膩,光滑柔韌,比他以往見過的任何紙張都要好上許多。
與泰山郡李莊主家的寶貝如出一轍。
他心中一動,決定繞道泰山郡,拜訪李莊主,探尋這造紙術的秘密。
泰山郡,李莊。
李莊主見何敬之突然到訪,熱情地接待了他。
酒過三巡,何敬之終於忍不住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李莊主,前些日子你府上展示的那造紙之術,不知是何方高人所授?”
李莊主哈哈一笑,指著身旁一位年輕人說道。
“何郎中,說來也巧,這造紙之術,正是出自前些日子在這泰山郡賑災的谷銘谷少府之手。連同我莊子上的新犁,水車,都是這谷少府的傑作。”
何敬之聞言一愣。
“谷少府?”
何敬之心中疑惑更甚。他
依稀記得,自己選定的醫家接班人,也叫谷銘……
何敬之心中暗道:
這谷銘,莫不是墨家之人?
要不然怎會有如此巧思,造紙術、新犁、水車,皆是利國利民之物。
卻又精巧實用,絕非尋常匠人所能及。
難道我走眼了?我那是傳人,是墨家之人?可是,他分明精通醫術……
……
與此同時,遠在千里之外的墨家機關城內,鉅子腹黃仲正聽取弟子的彙報。
“鉅子,泰山郡傳來訊息,說是有一位名叫谷銘的少府,改進了造紙術,還發明瞭新犁和水車,大大提高了當地百姓的生產效率。”
腹黃仲濃眉一挑,放下手中的竹簡。
“哦?竟有此事?這谷銘是何許人也?”
“弟子打探到,這位谷少府似乎並非墨家弟子,但他發明的這些器械,卻與我墨家‘兼愛非攻’的理念不謀而合。”
弟子恭敬地答道。
腹黃仲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這谷銘,年紀輕輕,竟有如此才能,實在難得。我倒要親自去會一會他,看看他究竟是何方神聖。”
他當即下令,準備動身前往咸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