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果那些官員靠著自己賞飯吃,他們還會投靠江南士紳集團嗎?
江南士紳,優勢不在於銀錢,銀錢不過是個符號,江南最厲害的在於掌握了大明的物資流通。
既如此,朕便在商業上擊垮你們!
黃宗羲雖然震驚於陛下的大才,可不免也有點擔心:“好不容易有個賺錢的寶貝,就這樣給別人,臣實在是不甘心啊!”
朱由校哈哈調笑道:“黃大人,區區一個煤爐,有何有惜。朕手裡還捏著無數聚寶之物呢!”
黃宗羲疑惑地盯著陛下,可見陛下信心滿滿,他縱有千言萬語也只得咽回肚內。
,!
數日後,珂白銀行的議事大廳,六十幾位京中鉅商雲集,為了獲取煤爐製作的工藝。
其實他們早就找人研究過了,煤爐製作並不困難,可困難是如何將成本壓下來。
這個涉及到鍊鐵,鍊鐵他們可不敢想,但是如果能購買便宜精鐵,那他們才有可能戰勝黃宗羲的產品。
朱由校穩坐在後臺,聽著前臺的黃宗羲與諸位商人討價還價,一個小廝前後穿梭,將黃宗羲的請示一一傳來。
“不必在價格上糾結。精鐵也可以敞開來賣。只是要求精鐵不能流往遼東。”
“可以提供精鐵,甚至可以提供人員。只要一成乾股。”
“整個京城,只能有十家相關店鋪,大城十家,中城五家,小城三家。天下之大,他們願意去哪裡都可以!”
談判在緊張地進行著。
慢慢的,朱由校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大明並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有鐵礦和煤礦的。
那些有鐵煤的地方倒是可以經營。
可沒有鐵煤地方,如果長途運輸,那各種物件的價格將難以承受。
朱由校原本想將煤爐在全國鋪開,可物流成本降不下來,這些物件也只能在產地方圓幾百裡流通。
頭痛啊!
朱由校感到心累,系統裡空有那多麼神奇寶貝,可這些玩意哪怕全能造出來,但運輸就會嚴重限制產品的流通。
運輸問題不解決,發明再多的東西,作用也極其有限。
運輸?
媽的,後世是如何解決運輸問題的?
朱由校想到,後世十四億人口,一年糧食近一萬四千億斤。
我靠,怎麼運輸這十萬四千億斤如何到十四億人的手裡啊?
朱由校也知道,各地風水不同,有些地方適合蔬果,有些地方合適種植糧食,各有特長所以需要相互交換。
可過高的運輸成本會讓一切流通中斷。
所以自古以來,沿河的城鎮總是比山區的城鎮更富裕。
運輸!
朕這麼笨,問後人啊!
:()天啟新篇粉絲建言重塑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