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姜常常感到一種難以言說的孤寂。她本不屬於這個時代,那來自現代社會的記憶如潮水般,時不時地湧上心頭。
尤其是那些方便快捷的現代交通工具,更是讓她魂牽夢繞。
在這宮廷之中,出行不是乘坐馬車,就是依靠步行,速度緩慢且多有不便。
每每想到現代那風馳電掣的汽車、輕盈靈活的腳踏車,她的心中便湧起一股難以抑制的渴望 —— 要是能在這大唐也擁有一輛腳踏車,那該多好啊!
這日,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李孟姜的閨房裡,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
李孟姜坐在窗前的書桌前,手中把玩著一支毛筆,眼神卻飄向了遠方,思緒早已飄回了現代的街頭巷尾。
街道上,人們騎著腳踏車,自由地穿梭在人群中,那歡快的笑聲彷彿還在耳邊迴盪。
突然,她的眼神變得堅定起來,一個大膽而又充滿挑戰的想法在她心中生根發芽 —— 在自己的空間裡製作一輛腳踏車!
說幹就幹,李孟姜立刻行動起來。她找來一張宣紙,鋪在書桌上,又研磨好墨汁。
深吸一口氣,她閉上眼睛,努力在腦海中勾勒出腳踏車的模樣。
那流暢的車架線條,大小適中的車輪,以及帶動車輪轉動的鏈條,每一個細節都在她的記憶中逐漸清晰起來。
睜開眼睛,她拿起毛筆,蘸了蘸墨汁,開始在宣紙上認真地繪製設計圖。
她的筆觸時而輕快,時而凝重,每一筆都傾注了她對這輛腳踏車的期待。
經過幾個時辰的努力,一張詳細的腳踏車設計圖終於呈現在眼前。
車架的形狀、車輪的尺寸、鏈條的走向,都標註得清清楚楚。
李孟姜滿意地看著自己的傑作,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絲自信的笑容。
設計圖完成了,接下來就是尋找合適的材料。
李孟姜知道,在這大唐,要找到製作腳踏車的理想材料並非易事。
空間或許能在那裡找到一些有用的東西。
她閉上眼睛,集中精神,意念一動,便進入了空間。
李孟姜在空間裡四處尋找,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
她先是找到了一種質地堅韌的金屬礦石,這種礦石經過提煉後,應該可以用來打造車架。
接著,她又發現了一種類似橡膠的物質,雖然和現代的橡膠還有些差距,但用來製作車輪的外胎應該是足夠了。
至於鏈條,她在空間的一個角落裡找到了一些堅韌的藤蔓,經過加工處理後,或許可以代替金屬鏈條。
材料準備就緒,李孟姜又從空間裡挑選了幾位心靈手巧、技藝精湛的工匠。
這些工匠雖然對腳踏車一無所知,但他們對李孟姜卻充滿了信任,願意聽從她的指揮。
李孟姜將設計圖展示給工匠們看,詳細地講解了腳踏車的構造和製作方法。
工匠們聽得聚精會神,眼中閃爍著好奇和興奮的光芒。
他們從未見過如此奇特的東西,但心中卻充滿了挑戰的慾望。
製作過程正式開始。工匠們首先要打造車架。
他們按照李孟姜的要求,將提煉好的金屬材料加熱,然後用錘子和模具將其打造成設計圖上的形狀。
這個過程並不容易,金屬材料非常堅硬,每一次敲打都需要耗費巨大的力氣。
工匠們的額頭上佈滿了汗珠,但他們沒有絲毫怨言,依然專注地工作著經過幾天幾夜的努力,車架終於初步成型。
李孟姜仔細檢查了車架的每一個部位,發現有些地方還不夠光滑,連線的部位也不夠牢固。
她讓工匠們繼續打磨和加固,直到車架達到她的要求為止。
車架打造完成後,接下來就是製作車輪。工匠們將找到的橡膠狀物質加熱融化,然後倒入模具中,製作成車輪的外胎。
接著,他們又用木材製作了車輪的內圈,並將內圈和外胎組裝在一起。
在安裝車輪的過程中,工匠們遇到了一個難題 —— 車輪的轉動不夠靈活。
李孟姜仔細檢查了車輪的結構,發現是因為車軸和車輪之間的摩擦力太大。
她讓工匠們在車軸上塗抹了一些從空間裡找到的潤滑油脂,果然,車輪的轉動變得靈活了許多。
最後是安裝鏈條。
工匠們將加工好的藤蔓連線在一起,製作成鏈條。
然後,他們按照設計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