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哥,要不去乾祥宮溫習吧?”
李孟姜拉拉小晉王的袖子調皮一笑。
這小晉王也是十分疼愛自己妹妹的,當即就答應李孟姜的請求前往乾祥宮。
當他們路過北宮時,聽見屋子之中有一位瘋婦在大聲咒罵著自己的阿耶,還哭著想見自己的女兒高陽公主。
李孟姜有些疑惑 ,她前世在鮀城大學圖書館裡翻閱《舊唐書》《新唐書》甚至是《野史》《評書》等等都沒有對高陽公主的生母是誰的仔細描寫。
只說是一名不配擁有名字的宮女罷了,當然,也是一些猜想罷了。
乾祥宮正殿內,韋貴妃正和其他二妃圍坐在茶爐前,商量著秀女進宮的事宜。
楊淑妃拿起一杯茶呷進口中:
“此事 ,韋姐姐有什麼見解?是否讓姐姐的親侄女蕭薔進宮侍奉聖人?”
韋貴妃拿起糕點淺嘗:
“這就不勞淑妃妹妹費心,本宮自有安排。”
過了一會兒,小晉王和李孟姜一同進入乾祥宮給三妃請安:
“兒臣\/臣女給母妃\/貴妃殿下請安,願母妃\/貴妃殿下萬福金安”
韋貴妃一臉慈愛地扶起李孟姜和小晉王:“姜兒,稚奴快些請起吧。”
李孟姜掃視過三妃,目光最終停留在楊淑妃的身上。
這楊淑妃本名叫如意(歷史上並沒有記載真實姓名)是先隋煬帝楊廣的寶貝女兒。
但關於她一生史書對其本人的正面記載甚少,僅在吳王李恪的傳記提及,唯有寥寥數語。
韋貴妃見自己的女兒看著楊淑妃發呆,蹙眉道:
“姜兒,你在想什麼?”
李孟姜被韋貴妃這突如其來的輕聲問詢猛地拉回了神,
像是偷吃糖被抓現行的孩童,白皙的臉頰瞬間泛起兩片緋紅,仿若天邊的雲霞悄然爬上了面龐。
她趕忙慌亂地收回目光,腦袋微微低垂,幾縷髮絲從耳畔滑落,輕晃著腦袋,雙手不自覺地揪著衣角,那副模樣像極了受驚的小兔子。
隨即,她強裝鎮定地揚起嘴角,扯出一抹略顯侷促的笑容:
“我沒有想什麼呀,阿孃。許是方才走得急了些,現下腦袋還有些暈乎乎的,所以一時晃了神。”
韋貴妃凝視著李孟姜,眼中的疑惑只是稍作停留,便化作了一抹淡淡的笑意,抬手溫柔地捋了捋李孟姜鬢邊的亂髮,輕聲嗔怪道:
“你這丫頭,總是這般冒冒失失的,往後可要仔細著些。”
此時,楊淑妃和陰德妃也從旁將這一幕盡收眼底。
楊淑妃微微垂眸,掩去了眼底那一抹轉瞬即逝的思量,她輕移蓮步,身姿婀娜地朝著韋貴妃款款走來,身後的陰德妃亦步亦趨。
二人站定後,同時優雅地福身,雙手交疊置於腰間一側,行了一個標準且恭敬的插手禮。
楊淑妃率先開了口,她的聲音輕柔婉轉,仿若春日微風拂過琴絃,悠悠說道:
“韋姐姐,瞧著這天色愈發暗沉了,暮靄都已悄悄爬上了宮牆。妾身等叨擾許久,也該告退了,姐姐莫要怪罪才是。”
陰德妃在旁附和著輕點了點頭,輕聲道:
“正是呢,姐姐,改日再來向姐姐請安。”
韋貴妃微微頷首,臉上掛著雍容大度的淺笑:
“妹妹們慢走,改日再來敘話。
”待楊淑妃二人轉身離去,韋貴妃的目光這才重新落回到小晉王身上。
她的眼神瞬間柔和得如同一汪春水,滿是慈愛與疼惜,上前兩步,輕輕拉過小晉王的手,拍了拍他的手背,溫聲道:
“稚奴,你看這夜色漸濃,宮道都要被黑暗浸沒了,你是不是也該回皇后那裡了?莫要讓皇后久等,平白擔心牽掛。
你向來懂事,本宮也不多叮囑了,路上小心些。”
言語間,皆是一個長輩對晚輩細緻入微的關懷。
李孟姜澄澈的眼眸中透露出一絲擔憂與關切,她粉嫩的嘴唇微微抿著,小巧的眉頭輕輕皺起,顯然內心正進行著一番思量。
片刻後,她抬起頭,望向韋貴妃,眼神中帶著幾分懇切與期待,聲音輕柔卻又清晰:
“阿孃,女兒思忖再三,覺得實在不能讓九哥獨自一人回未央宮啊。
那宮中路徑繁雜,九哥年幼,萬一途中迷失了方向或是遭遇些什麼意外,可如何是好?
女兒懇請阿孃,差遣小三子陪著九哥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