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嬰果然再次心動。但他並不知足。
“兩百隻!”
“你只要以後每年再給我兩百隻玻璃杯,我便幫你把這幾座山要過來。至於你拿到這些山頭以後要做什麼,我就不管了。”
李想露出為難的樣子,考慮半天,才終於咬牙答應下來。
“行,一年兩百隻就兩百隻。但這已經是我的底線,不能再多了。”
竇嬰大喜。
“放心,我竇嬰雖然貪財,但還不是那種言而無信的小人。”
“你這一年兩百隻玻璃杯,我也不白收你的。以後你們在這煤山挖礦的事,便由我負責派人來做。
你只要派幾人現場指點一下就行。”
竇嬰主動攬下這件事,也並不是他真的覺得對不起李想,而是他想借此機會,摸清李想到底是用的什麼東西,製作的玻璃杯。
只要能搞清玻璃杯的製作,他便可以自己找人制作玻璃杯。
竇嬰雖然還不知道李想這玻璃杯的製作成本,但他也能猜得到,這東西肯定是暴利。只要學會這個生意,他們家一年多個幾十萬兩銀子,那都是輕而易舉。
公孫亮的整個晉陽郡,一年的稅收也不過才三十萬兩銀子。
如果能學會李想這玻璃杯的生意,竇嬰單靠這一項,便能抵公孫家整個晉陽郡的稅收。竇嬰自然心動。
李想一聽竇嬰要主動派人去挖煤,便知道竇嬰沒安好心。
不過,這也正中李想下懷。
如果竇嬰把所有的事情都丟給他,反而有點麻煩。
現在竇嬰主動攬下挖煤的事情,必然就會與公孫亮發生衝突。
竇嬰雖然貴為右相,但他手裡卻沒有兵權。而公孫亮手裡卻控制著五萬精兵。兩人一旦發生衝突,竇嬰肯定吃虧。
竇嬰吃了虧,必然會去找太后告狀。
接下來,竇嬰與公孫亮的矛盾,就會演變成太后與公孫亮的矛盾。
後面的幾天,事情的發展完全與李想預料的一模一樣。
竇嬰再次找上門,堅持要李想圖上畫的那幾個山頭。
公孫亮不敢拒絕,表面答應,卻又暗中讓人搞鬼。當竇嬰派人去挖煤時,公孫亮從晉陽找了一批地痞,不時去騷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