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梅也知道,何有金想借這個機會,向她講提親的事。
郭青梅心高氣傲,她自然不可能喜歡何有金這種暴發戶。
可是因為郭青梅以為,何有金的親戚真是青田先生,她也不想得罪何有金。這才故意打斷何有金的話,讓何有金沒機會講提親的事。
何有金被郭青梅打斷,他也只好暫時放下此事。
“行,那我三天以後在家裡等你。”
郭青梅自以為聰明,利用何有金的關係,終於可以見到她仰慕已久的青田先生。
她卻不知道,其實她已經掉進人家為她布的陷阱。
李想見那個假青田今天不來了,也帶著劉景青離開。
兩人離開醉月樓之後,便回到馬家。
此時馬經武已經從吏部回來。
馬家原本生活比較拮据,但因為李想給的造紙術,最近賺了不少錢。馬經武對李想格外感激,對李想的才能,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看到李想兩人,馬經武立馬熱情迎上前。
“青田先生,你們還沒吃晚飯吧?我現在就讓廚房安排。”
說著,馬經武便要下人去準備飯菜。
李想攔住馬經武。
“馬大哥,我們剛在外面已經吃過飯了。我想跟你打聽一下,安國侯公孫亮的情況。”
李想跟馬經武現在算是利益共同體。
李想也不跟馬經武客套。
馬經武聽李想問起安國侯,馬上遣退手下,這才低聲道:“青田先生怎麼突然對安國侯感興趣啦?”
李想自然不能講,安國侯曾是他父親的手下,可能是他的大仇人。他只能給自己找藉口。
“我前幾天在文淵閣,看到王爺寫的一篇文章。咱們王爺對這位安國侯似乎有些不滿,還說此人不可大用。
我只是有些好奇。
咱們王爺與安國侯有過節嗎?”
馬經武聽完李想的解釋,鬆了口氣。
“過節也談不上。咱們王爺只是看不慣安國侯的為人。”
說到這兒,馬經武又看了一眼門外,才壓低聲音道:“這位安國侯,曾是趙王李信的左膀右臂。他也是靠著趙王提攜,才能屢立戰功,最終封侯。
但是十八年前,趙王李信被人誣告謀反時。安國侯不僅沒有替趙王說話,反而還與那些誣告趙王的人一起上書,要求皇帝誅滅趙王九族。
最終,趙王全家百餘口,全部被殺。”
馬經武說到這兒,輕嘆一聲。
“可惜我大夏第一名將,硬生生的就這麼被冤殺了。
自趙王死後,咱們大夏便再無一人能抵擋匈奴南下,咱們大夏子民也成了匈奴人眼中的牛羊。
十八年來,北方邊境每年都會被匈奴劫掠,每年至少要損失上萬人口。”
劉景青忍不住問,“舅舅,趙王死後,先帝不是封了他弟楊修武為代王,為大夏守衛北方,抵禦匈奴嗎?
為什麼還會每年讓匈奴劫掠這麼多子民?”
馬經武搖頭。
“代王雖然也曾在軍中歷練,但他的能力與趙王李信相差十萬八千里。他在代國十八年,雖然沒有被匈奴滅國,但是卻年年吃敗仗。
當年趙王管理北方時,匈奴人根本不敢靠近我大夏國界。
先帝換了他弟鎮守後,匈奴人便將我們大夏當成了他們的牧場,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馬經武說到這兒,臉上露出氣憤之色。顯然是對這位無能的代王,極為不滿。
李想卻是神色平靜。
馬經武后面說的這些事情,他早已經聽山陽書院的幾位先生講過。
李想默默在心裡分析著這位安國侯。
從馬經武說的安國侯情況,此人就算不是他的大仇人,也對他們一家被殺,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李想暗暗在心中做出決定,就從這個安國侯公孫亮開始,正式啟動他為全家復仇的大計劃。
不過,李想並不傻。他知道自己無權無勢,而且他父親趙王謀反案,目前還是先帝親定的鐵案。
他要殺安國侯,替全家報仇,也絕對不能硬來,只能智取。
既然當年安國侯忘恩負義,與那些惡人一起誣衊他們家謀反,那麼李想也要讓安國侯嚐嚐,被人誣告謀反的滋味。
心中做出決定,李想看向馬經武。
“馬大哥,你知道這個安國侯家裡,有些什麼營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