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明走進我的診所時,我第一眼就認出了他。儘管他戴著帽子,帽簷壓得很低,試圖遮掩自己的面容,但那副標誌性的黑框眼鏡和略顯佝僂的背影依然讓我一眼認出了他——那位曾經在文壇叱吒風雲的作家。他的步伐有些遲緩,眼神中透著一絲迷茫和不安。
“林醫生,您好。”他的聲音低沉,帶著些許疲憊。
“劉先生,請坐。”我微笑著示意他坐在我對面的沙發上,順手為他倒了一杯溫水。
他坐下後,雙手緊握著水杯,目光遊離在房間的角落,似乎不敢直視我。我注意到他的手指微微顫抖,彷彿在努力壓抑著某種情緒。
“劉先生,您今天來是想和我聊些什麼?”我輕聲問道,試圖讓他放鬆下來。
他沉默了片刻,終於抬起頭,眼神中帶著一絲無助:“林醫生,我……我最近總是忘記事情。不是普通的忘記,而是……我連自己寫過的東西都記不清了。我甚至懷疑,那些書真的是我寫的嗎?”
他的聲音有些顫抖,彷彿在質疑自己的存在。我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我最近在寫一本新書,可是每次寫到一半,我就忘記了前面的情節。我翻看筆記,卻發現那些字跡陌生得讓我害怕。我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繼續寫作……我甚至不知道,我到底是誰。”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自我懷疑和深深的焦慮。我意識到,劉天明的失憶不僅僅是生理上的問題,更是一種心理上的困境。他失去了對過去的掌控感,進而失去了對未來的信心。
---
第一次治療:診斷與初步干預
在第一次治療中,我首先對劉天明進行了詳細的評估。透過一系列的認知測試和心理問卷,我發現他的失憶症狀確實存在,但並不像他想象的那樣嚴重。他的短期記憶受損,但長期記憶依然完好。真正困擾他的,是他對失憶的過度解讀和由此產生的自我懷疑。
“劉先生,您的情況我大致瞭解了。”我放下手中的測試報告,溫和地說道,“您的失憶症狀確實存在,但並沒有您想象得那麼嚴重。您依然記得很多過去的事情,比如您的童年、您的家人,甚至您寫作的初衷。”
他點了點頭,但眼神依然黯淡:“可是,我連自己寫過的東西都記不清了。這讓我覺得自己像個騙子。”
“您為什麼會覺得自己像個騙子?”我追問道。
“因為……如果那些書真的是我寫的,我怎麼會忘記呢?如果我真的有才華,為什麼現在連一個字都寫不出來?”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憤怒,彷彿在質問自己。
我意識到,劉天明的核心問題在於他對“失憶”的災難化解讀。他將失憶等同於失去才華,進而否定了自己的全部價值。
“劉先生,失憶並不意味著您失去了才華。它只是意味著您的大腦需要一些時間來調整。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方法幫助您重新找回寫作的感覺,您願意試試嗎?”
他猶豫了一下,最終點了點頭。
---
第二次治療:挑戰災難化思維
在第二次治療中,我決定幫助劉天明挑戰他的災難化思維。
“劉先生,上次我們談到您覺得自己像個騙子,因為您忘記了自己寫過的東西。您能具體說說,這種想法對您的影響嗎?”我問道。
他嘆了口氣:“每次我坐在書桌前,腦子裡就一片空白。我翻開以前的筆記,卻覺得那些文字陌生得可怕。我覺得自己再也寫不出那樣的東西了,我甚至懷疑那些書是不是我寫的。”
“您覺得,這種想法對您的寫作有什麼影響?”我繼續引導。
“它讓我完全失去了信心。我甚至不敢再碰筆,因為我覺得自己一定會失敗。”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沮喪。
我點了點頭:“那麼,我們來做一個小練習。假設您的一位朋友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他忘記了自己寫過的東西,並因此懷疑自己的才華。您會怎麼安慰他?”
他愣了一下,隨即苦笑道:“我大概會告訴他,失憶並不代表失去才華,他可以重新開始。”
“那麼,為什麼您不能對自己說同樣的話呢?”我溫和地問道。
他沉默了,似乎在思考這個問題。
“劉先生,失憶並不意味著您失去了才華。它只是意味著您需要找到一種新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我們可以一起探索這種方法,您願意試試嗎?”
他點了點頭,眼神中多了一絲希望。
---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