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診
李維的診所裡,陽光透過百葉窗灑在地板上,形成一道道細長的光痕。他坐在沙發上,手裡拿著一本筆記本,正在記錄上一個病人的治療進展。門鈴響了,他抬起頭,看到一個年輕女人站在門口,神情有些侷促。
“請進。”李維站起身,微笑著說道。
女人走進來,穿著一件白色的連衣裙,頭髮隨意地披在肩上,臉上帶著一絲不安。她的手裡緊緊攥著一個手提包,指節微微發白。
“您好,我是陳雨。”她的聲音很輕,像是怕驚擾了什麼。
“請坐,陳雨。”李維指了指對面的沙發,“我是李維。今天來這裡,是有什麼事情想和我聊聊嗎?”
陳雨坐下後,目光遊離在房間的各個角落,似乎在尋找一個可以安放注意力的地方。她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手提包的帶子,顯得有些侷促。
“我……我不知道該從哪裡說起。”陳雨的聲音有些顫抖,“最近,我感覺自己很依賴一個人,甚至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
“能具體說說嗎?”李維問道。
陳雨低下頭,聲音幾乎低不可聞:“我……我對我的心理醫生產生了很強的依賴感。每次見到他,我都會感到安心,但一旦離開他,我就會感到焦慮和不安。”
李維點點頭,示意她繼續說下去。
“我知道這種依賴是不正常的,但我無法控制自己。我甚至開始幻想,他能成為我的家人,陪伴我一生。”陳雨的聲音有些哽咽,“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
2. 移情的開始
在接下來的幾次治療中,李維決定採用移情分析的方法來幫助陳雨理解她的情感依賴。
“陳雨,我們今天可以嘗試解析你對心理醫生的依賴感。”李維說道,“這種依賴感可能與你過去的經歷有關。你願意和我一起探索嗎?”
陳雨點點頭,神情有些緊張。
“好,那我們開始。”李維靠在沙發上,語氣輕鬆,“你閉上眼睛,回想一下你對心理醫生的感覺,儘量回憶每一個細節。”
陳雨閉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氣。房間裡安靜得能聽見鐘錶的滴答聲。
“我……我每次見到他,都會感到一種莫名的安心。”她的聲音有些顫抖,“他的聲音很溫和,總是能讓我感到被理解和被關心。”
“這種感覺讓你想到了什麼?”李維問道。
陳雨沉默了一會兒,突然說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他以前也是這樣,總是很溫和,很關心我。”
“你父親現在在哪裡?”李維問道。
陳雨睜開眼睛,目光有些迷茫:“他……他已經去世了。在我十五歲那年,他因為一場意外離開了我們。”
“你和他關係很好嗎?”李維繼續引導。
陳雨點點頭,聲音有些哽咽:“是的,他是我最親近的人。他去世後,我感覺自己失去了最重要的依靠。”
---
3. 童年的陰影
接下來的幾次治療中,李維繼續引導陳雨解析她對心理醫生的依賴感。每一次,她都會回憶起更多與父親有關的片段。
“我小時候,父親總是很關心我。”陳雨在一次治療中說道,“他會陪我寫作業,帶我去公園玩,甚至在我生病的時候,整夜守在我床邊。”
“你覺得他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李維問道。
陳雨沉默了一會兒,低聲說道:“他是我的一切。他去世後,我感覺自己失去了所有的安全感。”
“你現在的依賴感,可能與你對父親的感情有關。”李維說道,“你將對他的感情轉移到了心理醫生身上,希望他能填補你失去的安全感。”
陳雨低下頭,眼淚終於滑落:“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只是想找回那種被關心的感覺。”
---
4. 重新審視
在接下來的治療中,李維幫助陳雨重新審視她對父親的感情。
“陳雨,你覺得你父親為什麼對你這麼重要?”李維問道。
陳雨沉默了一會兒,低聲說道:“他……他其實很愛我,只是他不善於表達。他總是很忙,忙著工作,忙著養家。他可能覺得,只要給我物質上的滿足就夠了。”
“那你現在能理解他的行為嗎?”李維問道。
陳雨點點頭,聲音有些哽咽:“我能理解,但我還是覺得……很遺憾。我多希望他能多陪陪我,多看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