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診室內的初次見面
周凱坐在李維的診室裡,雙手緊握,眼神遊離不定。他的黑眼圈很深,顯然已經很久沒有好好休息了。李維注意到他的手指在膝蓋上無意識地敲擊,像是在敲打一段看不見的程式碼。
“周凱,你最近睡得怎麼樣?”李維問道,語氣溫和。
周凱苦笑了一下,“幾乎沒睡。每天晚上都會做同一個夢,夢見自己被困在黑暗中,四周什麼都沒有,只有無盡的黑暗。我想逃,但怎麼也找不到出口。”
李維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每次醒來,我都覺得特別累,好像真的在黑暗中掙扎了一整晚。”周凱的聲音有些顫抖,“我不知道這個夢是什麼意思,但它讓我越來越害怕睡覺。”
---
2. 夢的解析
李維決定從周凱的夢境入手。他讓周凱詳細描述夢中的每一個細節:黑暗的形狀、聲音、氣味,甚至是他在夢中的情緒。
“你能感覺到黑暗的形狀嗎?”李維問。
周凱閉上眼睛,努力回憶。“黑暗……像是一個巨大的房間,沒有牆壁,也沒有天花板。我站在中間,四周什麼都沒有,只有黑暗。”
“你在夢中是什麼感覺?”李維繼續追問。
“恐懼……還有無助。”周凱的聲音低沉,“我覺得自己被困住了,永遠也出不去。”
李維在筆記本上記錄下這些細節。他知道,夢中的黑暗往往象徵著某種深層次的情感或心理狀態。對周凱來說,這種黑暗可能與他內心的某種恐懼有關。
---
3. 童年的陰影
在接下來的幾次治療中,李維逐漸引導周凱回憶起他的童年。周凱的父母在他八歲時離異,他被判給了母親。父親很快再婚,搬到了另一個城市,幾乎不再與他聯絡。
“你能告訴我,關於你父母離異的事情嗎?”李維問道。
周凱沉默了片刻,眼中閃過一絲痛苦。“我記得那天,他們吵得很厲害。媽媽哭了,爸爸摔門走了。我當時躲在房間裡,覺得特別害怕,好像整個世界都崩塌了。”
“你當時是什麼感覺?”李維輕聲問。
“無助……還有孤獨。”周凱的聲音幾乎聽不見,“我覺得自己被拋棄了,沒有人關心我。”
李維注意到,周凱的無助感與他在夢中的情緒非常相似。夢中的黑暗,可能正是他童年時那種無助感的象徵。
---
4. 夢的答案
在一次深度催眠治療中,李維引導周凱重新進入他的夢境。這一次,李維讓周凱嘗試與夢中的黑暗對話。
“試著問問黑暗,它想告訴你什麼。”李維的聲音在催眠中顯得格外平靜。
周凱的呼吸變得急促,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黑暗……它說它是我的一部分,是我對未來的恐懼。”
“你能看到它的形狀嗎?”李維繼續引導。
“它……像一團濃霧,籠罩著我。”周凱的聲音顫抖,“它說,我害怕改變,害怕未知。”
李維點點頭,他知道周凱正在接近夢的答案。“試著問問它,你該如何面對它。”
周凱沉默了片刻,突然睜開眼睛,像是從夢中驚醒。“它說……我需要接受不確定性,而不是逃避。”
---
5. 情感的釋放
在接下來的治療中,周凱的情緒逐漸釋放出來。他開始哭泣,淚水像是積壓多年的洪水,終於找到了出口。他哭訴著對父母離異的痛苦,也哭訴著對自己未來的迷茫。
“我一直害怕改變,害怕未知。”周凱哽咽著說,“我覺得自己無法控制任何事情,就像小時候一樣。”
“但你不再是那個無助的孩子了。”李維輕聲回應,“你有能力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只要你願意接受它。”
周凱抬起頭,眼中閃爍著淚光,卻也帶著一絲解脫。“我……我想試試。”
---
6. 李維的獨白
治療結束後,李維獨自坐在診室裡,回想著周凱的轉變。他想起自己曾經的一個夢,夢見自己在黑暗中尋找出口。那時的他也曾感到無助和迷茫,直到他意識到,夢的答案往往隱藏在內心深處。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黑暗。”李維低聲自語,“但只有當我們願意面對它,才能找到出口。”
---
7. 新的開